洪崖洞主 作品

第88章 药材产业,系统运作(第2页)

“以后咱们进山,就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

“得根据想找的药材,选择合适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去寻找。”

“这样才能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石头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地图上的符号,努力将父亲的话与之前的采药经历对应起来。

“还有,采药的时候,不能只顾着眼前。”

张大山继续教导,语气严肃。

“看到一株好药材,不能把它周围的,无论大小老嫩,全都一窝端了。”

“咱们得有‘养山’的意识。”

“像黄芪、三七这些靠根入药的,挖的时候要尽量小心,别伤了主根旁边的细小侧根。”

“看到太小的、年份不够的,就别动它,让它继续长。”

“挖完之后,要把土坑填好,最好再盖上些落叶。”

“这样既能保护药材的根系,也能让这片地明年还能继续长出好药来。”

“这叫‘采大留小,采老留嫩,挖后覆土’。”

“是咱们采药人必须遵守的规矩,也是对大山的一种敬畏。”这些关于可持续采挖的理念,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石头听得似懂非懂,但看着父亲那郑重的表情,他也知道这一定非常重要,用力地点了点头。

“光会采还不够,还得会加工。”

张大山又拿起几片炮制好的黄芪片。

“你看这切片,为何要斜着切成马蹄状?”

“因为这样切,断面积最大,药材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才更容易释放出来。”

“为何要晒干而不是暴晒?”

“因为很多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怕高温,暴晒会破坏药性。”

“为何不同的药材,处理方法不一样?”

“因为它们的药性、质地、需要发挥的功效都不同。”

他开始将《丹青》篇中关于药材阴干、切片、蒸煮、甚至简单去毒存性的炮制原理,用最浅显的语言,揉碎了讲给石头听。

这已经超出了简单辨识的范畴,开始触及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