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21章 员外囤粮,发不义财(第2页)

看到村里乡亲们的惨状,张大山和王氏的心里都非常难受。

他们也想伸出援手。

但他们知道,自己家的力量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救济全村。

而且,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怕是会引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他们只能在保证自家人生存的前提下,偷偷地、极其有限地,接济一下像赵婶、张河、钱大爷、周先生这几户平日里关系极好、且为人正直善良的邻居。

给他们送去一点点救命的粗粮,或者允许他们每日从自家井里打一小担清水。

但这对于整个村庄的灾情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而刘员外,则在这场席卷全村的灾难中,嗅到了“发财”的良机。

当村民们实在饿得撑不下去,家里的最后一点东西都变卖干净,甚至开始有人为了换取一口吃的而卖儿卖女的时候。

刘员外终于“大发慈悲”,打开了他家粮仓的一角。开始……高价售粮。

他出售的,并非什么精米白面。

而是平日里连他家下人都不太愿意吃的、掺杂着大量糠麸和沙砾的陈年糙米,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微微发霉的陈化粮。

但就是这样的“救命粮”,价格却高得吓人。

一斗(约十二三斤)糙米,他竟然敢开出三两银子,或者三十只鸡,或者一头半大肥猪的天价。

这价格,是平日正常粮价的十倍不止。

简直就是趁火打劫,敲骨吸髓。

可即便如此,刘员外家门口,依旧排起了长长的、绝望的队伍。

那些饿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村民,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溺水者,用颤抖的双手,捧着家里最后一点点值钱的东西,或者牵着同样瘦弱不堪的儿女,苦苦哀求着,希望能从刘员外那里换回一点点活命的粮食。

张大山亲眼看到,一个平日里还算硬朗的汉子,为了换取半斗米,给家里快要饿死的孩子熬粥。

竟然当场跪在刘员外家门口,磕头如捣蒜,最后不得不将祖上传下来的一块小小的玉佩当掉。

他还看到,一个年轻的妇人,为了给病重的婆婆换一口米汤,哭着喊着要将自己刚满五岁的女儿卖给刘家当丫鬟。

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绝望无助的眼神,让张大山的心都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