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27章 子女成长,分担家务(第2页)

这让张大山惊喜不已,也更加坚定了要将石头往这条路上培养的决心。

三儿子小山,依旧是全家读书的希望。

他在周先生那里的学业,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早已倒背如流。

如今已经开始在周先生的指导下,研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并且开始练习用毛笔书写更复杂的楷书。

他的聪慧和勤奋,深得周先生的喜爱和赞赏,常常被先生引为“可造之材”。

更让张大山欣慰的是,小山并没有因为读书而变得恃才傲物或者四体不勤。

他依旧是那个谦逊有礼、懂得体恤家人的好孩子。

每日从学塾回来,他会主动将当天所学的知识,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讲给弟弟妹妹们听,教他们认字、数数。

他还会利用自己认识的字,帮着父亲整理那些关于农具改良或者药材炮制的简易图谱和笔记。

甚至,在家里人手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会主动放下书本,跟着哥哥们下地干活,或者帮着母亲和姐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那份知书达理、又懂得体恤疾苦的品性,让他在这个家里,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和尊重。长女花儿,如今也已是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

她不仅将家里的内务操持得井井有条,成为母亲王氏最得力的助手。

在纺织技艺上,更是日益精进。

自从张大山改良了家里的织布机,增加了脚踏提综装置之后。

花儿织布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她能用那些经过改良的、细韧洁白的麻线,织出比以前平整细密得多、甚至带着一丝天然光泽的“精麻布”。

这种布,无论是自家穿用,还是将来拿出去售卖,都极具潜力。

花儿对此也充满了热情。

她常常会对着从镇上或者赵四海商队换来的那些零碎布头,或者山间的花草虫鱼,揣摩着新的花样和配色。

虽然目前还只能织出最简单的平纹布。

但那份对美的追求和对技艺的钻研精神,却预示着她将来在纺织领域不可限量的发展。

病愈后的丫丫,身体虽然依旧比同龄人显得单薄些。

但那双曾经因为病痛而黯淡的眼睛,如今却闪烁着一种独特的光彩。

她对那些救了她性命的草药,产生了近乎痴迷的兴趣。

她不再满足于只是跟在二哥石头屁股后面认药。

而是开始主动地,去翻看父亲那些画满了奇怪符号和图案的“药材图谱”,这是张大山根据自己脑中的记忆绘制的简易植物图鉴。

她会缠着父亲或者二哥,询问每一种草药的名称、性状、功效。

还会在自家院子角落那片小小的“药圃”里,张大山特意为她开辟的,种了一些常见的、安全的草药,像模像样地松土、浇水、除草,照料着那些在她看来充满神奇力量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