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技术输出?谨慎权衡(第2页)
面对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或明或暗的、关于“技术输出”的请求和诱惑。
张大山的心,变得异常沉重和……警惕。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所掌握的这些源自《天工开物》的知识和技术,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那是足以改变个人命运、家族兴衰、甚至影响一方水土的强大力量。
它既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遇,也同样潜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和危机。
“技术输出?”
这个念头,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不得不进行反复的、谨慎的考量。
输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最直接的,便是经济上的收益。
无论是出售技术、转让秘方,还是合作办厂,都能在短期内为张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大大加速他们积累财富、改善生活的进程。
其次,通过技术的推广,可以帮助更多的乡邻摆脱贫困,改善民生。
这不仅能为张家赢得更高的声望和民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整个青石村乃至周边的经济面貌,为自家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更稳定、更繁荣的大环境。
甚至,若是某些关键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对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力,抵御自然灾害,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但是,风险,也同样巨大,甚至……更加致命。
最大的风险,便是失去技术的独占性和领先优势。
这些来自《天工开物》的知识,是他张大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们家能够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今天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轻易输出,便等于是将自己的底牌暴露给了别人。
若是被有心人学了去,仿制出来,甚至加以改进。
那他们张家的产品,很快就会失去独特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可能被取而代之。
更可怕的是,若是这些技术落入了不怀好意的人手中。
比如像刘员外那样贪婪无度的小人,或者像张有德那样擅长权术的伪君子。
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这些技术来进一步压榨百姓,或者反过来对付张家,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大规模的技术输出,必然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不仅仅是普通的村民和商人。
甚至可能引来官府、豪强、乃至更高层势力的觊觎。
在这个“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时代。
过于先进的技术,有时候并非福音,反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张大山绝不敢忘记,当初仅仅是因为水车和曲辕犁的出现,就引来了村长和地主的联合打压。
若是让外界知道,他手中还掌握着更多、更神奇、更有价值的技术。
那将会引来怎样的风暴?他简直不敢想象。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传授本身的难度和责任问题。
很多技术,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悟性。
他能保证每一个学到技术的人,都能正确地应用,都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吗?
若是有人学艺不精,或者故意偷工减料,生产出劣质产品,败坏了名声,他又该如何应对?
若是有人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技术应用失误,造成了损失或伤亡,这份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