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54章 应对得体,不卑不亢(第2页)

“所以,这事儿,光靠咱们自己不行。”张大山说道,“咱们得去请教周先生。”

“先生是读书人,见多识广,更懂得官场上的门道和说话的忌讳。”

“请他老人家给咱们掌掌眼,把把关,才最稳妥。”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事不宜迟。

张大山立刻让王氏准备了一些家里最好的、新出的特色酱料,又装了一小坛品质最佳的“青石春”米酒。

然后,他带着已经能提笔写字、并且需要实际参与撰写呈报的小山,再次匆匆赶往周先生的住处。

听完张大山将王主簿的来意、要求以及自家的顾虑详细述说一遍后。周先生捻着花白的胡须,沉默了良久。

他那双饱经世事的浑浊老眼,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嗯……这位王主簿,看来并非庸碌之辈啊。”他缓缓开口,“他这番举动,看似褒奖,实则……试探和索取的意味更浓。”

“官府对于民间能人异士和‘奇技淫巧’,向来是既好奇又忌惮。”

“用好了,可助其彰显政绩,富国强民。”

“用不好,或者被其威胁到自身利益,则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打压甚至铲除。”

“你如今锋芒初露,被他们盯上,倒也不算意外。”

周先生的分析,与张大山的想法不谋而合,更让他心中警铃大作。

“那依先生之见,这份呈报……小子该如何落笔?”张大山恳切求教。

“关键在于八个字。”周先生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着。

“实处着墨,虚处藏针;不卑不亢,外圆内方。”

“哦?”张大山和小山都凝神细听。

“所谓‘实处着墨’,”周先生解释道,“便是对于那些已经摆在明面上、官府已经看到、或者容易验证的东西,比如水车的外形、砖坯的坚固、堆肥的材料等,你要写得尽量详实、具体,让人觉得你确实是尽心尽力,毫无保留。”

“要多写你如何辛苦尝试,如何历经失败,如何克服困难,才侥幸成功的‘过程’,以彰显你的‘勤劳’与‘不易’。”

“至于‘虚处藏针’,”他话锋一转,“便是对于那些涉及到核心原理、关键配方、精密构造的部分,则要巧妙地‘藏’起来。”

“可以用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词语,比如‘偶得古法启发’、‘反复试凑比例’、‘仿照旧物改造’等等,将其模糊化、简单化。”

“或者干脆就避而不谈,只强调其最终效果,而不解释其内在原理。”

“总之,要让外人看起来,你这些成就,主要是靠着一股子农民式的‘笨功夫’、‘土办法’和‘好运气’得来的,而非什么高深的、系统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