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74章 影响初显,有人追随(第2页)

这其中,最积极的,自然还是张河、钱大爷这两户与张家关系最铁的邻居。

他们是亲眼见证了张大山如何从一无所有,一步步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也是最早从张家的技术革新中,间接受益的人。

他们对张大山的“本事”,早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今,看到张家各项产业都已步入正轨,蒸蒸日上。

他们便也鼓足了勇气,主动上门,希望能从张大山这里,学到更多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东西。

“大山哥,俺也不跟你绕弯子了。”张河搓着手,一脸诚恳地说道,“俺看你家那曲辕犁和水车,实在是太好用了。还有那堆肥的法子,俺照着你说的试了试,地力果然比以前强了不少。”

“俺俺就想问问,你能不能再教教俺们点别的?或者俺们出钱出力,你帮俺们也弄一套那样的犁和车?”

钱大爷也附和道:“是啊,大山。咱们都是实在亲戚,你可不能光顾着自己发财,也得拉拔拉拔咱们这些穷兄弟啊。”

“俺们不求能像你家那样过上好日子,只要能让家里的婆娘孩子吃饱穿暖,俺们就心满意足了。”

他们的请求,充满了真诚和期盼,也带着几分小农式的、对技术的渴望和对富裕的向往。面对这些最朴素、也最值得信赖的“追随者”。

张大山的心里,也是颇为感动。

他知道,这些人是真的把他当成了依靠和榜样。

他沉吟了片刻,并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完全拒绝。

“河子兄弟,钱大爷,你们的心情俺理解。”他缓缓说道,“谁都想把日子过好,这没错。”

“咱们家能有今天,确实是琢磨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法子。”

“但是,”他话锋一转,“这些法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到手,或者轻易就能推广开的。”

“比如那曲辕犁,对木料和铁匠的手艺要求都很高,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

“水车更是如此,不仅耗费巨大,还得看地势和水源条件。”

“至于堆肥,那是个慢功夫,得有耐心,还得不怕脏不怕累。”

“俺不是不想帮大家伙儿。只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