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91章 妙手作文,思如泉涌(加更,求好评)(第2页)

层层剖析,细致阐发。

论“明明德”,他强调个体德性修养的重要性,认为此乃一切事业之基石。

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为例,阐述了由内圣而达外王的过程。

论“亲民”,他不仅解释为亲爱民众,更引申为革新民风,教化百姓,使人人皆能向善。

此处的见解,隐隐受到了父亲张大山那些关于“移风易俗”、“教化为先”的想法的影响。

论“止于至善”,他则强调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君子当以身弘道,使天下臻于大同的最高理想。

其行文之间,既有对儒家经典的精准把握。

又不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

文笔也比之前在县试府试时,更添了几分洗练与沉稳。

待到这两道经义题都一一作答完毕。

窗外的日头,已经渐渐升到了中天。号舍内,也变得有些闷热起来。

小山额头上早已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但他却丝毫不敢分心,立刻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道分量最重、也最具挑战性的策论题目之上。

“论我朝北境边防之策,及屯田戍边之利弊。”

这道题目,范围广阔,内涵深远。

既考验考生的史学功底,也考验其对当朝军政民情的了解。

更考验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那份潜藏于文字背后的“经世致用”之心。

小山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那因为长时间思考而略显疲惫的大脑,重新变得清明起来。

他知道,这道策论,将是决定他此次院试成败的关键所在。

他铺开一张新的考卷,没有急于下笔。

而是先在草稿纸上,仔细地列出了自己答题的思路和要点。

开篇,他决定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破题。

强调边防对于国家安全和社稷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继而,他简要回顾了历朝历代在北境边防上的主要策略及其得失。

从秦筑长城,到汉击匈奴。

从唐设都护,到宋之岁币。

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展现出自己扎实的史学知识储备。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具体分析当今大宁朝北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虽然他身处偏远山村,但父亲张大山和恩师周先生,都曾与他提及过一些关于北境异族袭扰、边患不绝的传闻。

他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与自己从史书中读到的经验教训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