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神风扬谷,精准分离1(第2页)
其次,这活儿对扬谷人的臂力、腕力、还有那瞬间判断风向风力的经验,要求都极高。
不是那经验老到的庄稼把式,根本就玩不转。
一不小心,不是把谷子扬得到处都是,就是把糠壳又给扬回了谷堆里。
另一种法子,则是纯靠人力和技巧的“簸箕精选法”。
就是用那种大大的、用竹篾编成的浅底簸箕,装上小半簸箕混杂的谷物。
然后,双手持定,利用身体的协调和手腕的巧妙抖动、颠簸、旋转。
让那簸箕里的谷物,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分层。
重的谷粒沉在底下,轻的糠壳浮在上面。
再瞅准时机,轻轻一簸,或者用手一扒拉,就能把那层糠壳给弄出去。
这法子,倒是比风扬法精准了不少,也能得到相对干净的谷粒。可那功夫,实在是太熬人了,也太慢了。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把式,瞪圆了眼睛,屏住呼吸,抖上半天,也就能精选出那么一小盆干净谷子。
遇上那些眼神不太好使,或者手脚协调性差一些的,那更是事倍功半,累得腰酸背痛,也簸不出几斤好粮食来。
今年这光景,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比往年多了好几倍。
光是张大山家那二十八亩地打下来的粮食,要是还用这老法子去扬,怕是等到来年开春,也扬不完。
更别说,这秋后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
万一遇上个连阴雨,那堆积如山的、还混着糠壳的粮食,要是不能及时清理干净、晾晒入库,那可就真要发霉变质,损失惨重了。
“爹,这打谷是快了,可这扬谷的活儿,又成了个大难题了。”
这天,石头看着场院里那些因为等不及合适的风天、只能用簸箕一点点艰难簸选谷物的村民们,忍不住又跟张大山念叨起来。
“您瞅瞅,那李婶子,簸了小半天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也就弄出那么一小堆干净米。照这个速度,咱们村这粮食,啥时候才能入仓啊?”
张大山自然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他知道,这谷物的加工,是一环扣一环的。
脱粒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风选、碾磨、筛选,哪一步出了岔子,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收成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