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清溪奔流,粮面如雪(第2页)
稳稳当当地安在高槽底下。
它那粗壮的、用上等铁木做的、两头包着厚铜皮的中心主轴。
通过一套大大小小、齿牙交错的硬木齿轮和粗木连杆组成的、瞅着复杂却又特别精密的传动家伙。
一直伸到磨坊里头,跟那两扇早就磨得光溜溜、重新开了更深更密磨齿的大石磨,紧紧地连在了一块儿。
磨坊另一边,是一条同样用青石砌的、带着点坡度的排水尾渠。
能把推完水轮的河水,再稳稳当当地引回到清河下游去。
既不浪费水力,也不冲坏下游的田地。
整个水碓磨坊的设计,真是巧到了家,精妙到了顶。
它不光是个磨面粉的作坊,更像是一件充满了力量和智慧的宝贝。
静静地立在清河岸边,就等着派上大用场的那一刻。
等磨坊彻底完工,所有的零件都经过张大山和他那队人最后一次、也是最严格的一次检查调试之后。
张大山又让石头去村里挨家挨户地吆喝了一声。
“今儿个晌午头,咱们村那水碓磨坊,就要头一回开磨了!”
“请大家伙儿都去清河岸边瞅瞅稀奇,也尝尝咱们这‘神仙磨’磨出来的头道面!”
这消息,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上扔了块大石头,整个青石村都炸开了锅。
还没等日头爬到正当空。
清河岸边,那座崭新的水碓磨坊四周,早就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的一片。
比上次水渠修好的时候,还要热闹好几倍。
差不多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撂下了手里的活计,从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
他们脸上,都带着一样的激动、期盼,还有那么点不敢相信的紧张。
他们想亲眼瞅瞅,这个他们亲手参与建起来的、费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大家伙”。
是不是真能像张先生说的那样,光靠着那哗哗流的河水,就能自个儿转动画磨盘,磨出雪白喷香的米面来。
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神仙才有的手段啊。
张大山站在磨坊门前那块用青石板铺的平地上。他身边,站着同样满脸兴奋和自豪的铁牛、石头、柱子。
还有那个虽然有些腼腆,却也为自个儿爹爹感到无比骄傲的小山。
王氏和花儿、巧巧婆媳几个,也领着村里的妇人们,备好了干净的箩筐、布袋,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周先生也被张大山特意请了过来,当这场“技术大变样”的最要紧的见证人。
他老人家虽然对这些个“工匠的玩意儿”不大精通。
可也晓得,这水碓磨坊一旦弄成了,对整个青石村,甚至对这周边的民生,那好处可是深了去了。
他脸上,也带着几分平日里少见的激动和期盼。
张大山环顾了一圈四周那些黑压压的人群,瞅着他们眼里那几乎要满出来的渴望和信任。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觉得自个儿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他晓得,这一刻,他不能出岔子。
也绝不能出岔子。
他走到那引水高槽的闸门控制那儿,对着早就等在那里的铁牛和张河,用力一挥手。
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响彻了整个河岸:
“吉时已到——开闸——引水——推磨喽——”
随着他这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
铁牛和张河,还有几个力气最大的年轻汉子,立刻同时使劲,猛地转动那早就安好的、用坚硬柞木做的大木绞盘。
那道用来控制进水槽水量的、用厚木板做的大闸门。
便在一阵“嘎吱吱”令人牙酸的响声中,被慢慢地,一寸一寸地,提了起来。
“哗啦啦——”
“哗啦啦——”
一股粗壮有力的、积攒了许久的清澈河水,立刻像是挣脱了笼头的猛虎。
咆哮着,欢腾着,从那闸门处奔涌而出。
带着一股拦不住的猛劲儿,冲进了那条用青石板精心铺的、带着点坡度的“引水高槽”里。
然后,便再也没有半点犹豫和停顿,顺着那高槽,一路往前。
朝着那静静立在磨坊旁边的、闪着桐油光泽的巨大木制水轮,奔腾而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那奔腾的水流,也盯住了那马上就要被赋予生命和力量的大水轮。
他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快要停止了跳动。
清溪奔流,势不可挡!
终于,在所有人屏住呼吸的注视下。
当那股强劲的水流,狠狠地冲到水轮上头那些个精心做的、斜着安的“受水斗”上时。
那巨大的、原本一动不动的木制水轮,先是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咯吱咯吱”声。
像是在积攒力气,又像是在舒展筋骨。
紧接着,便在一阵越来越响的“哗啦啦”水声和“嘎吱吱”木轴与石制轴承摩擦转动的闷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