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父觅良方,古籍启思(第3页)
记录它们何时发芽,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药效最佳。
到了采收的季节,她更是会严格按照书上所说,选择最合适的时辰(比如有些药材宜在清晨带露采摘,有些则宜在午后阳光充足时采收)。
用最轻柔的手法,将那些成熟的根、茎、叶、花、果实,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
然后,再依照不同的药性,进行最精细的炮制。
有的需要清洗晾晒,有的需要切片烘干。
有的需要酒炙醋煅,有的则需要蜜炼成丸。
每一个步骤,她都做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那份认真和虔诚,简直比那庙里供奉菩萨的道姑还要虔诚几分。
经过她这般精心炮制出来的药材。
不仅品相好,药性也足,比起那些镇上药铺里卖的寻常货色,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倍。
张家自家人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或那些作坊里的帮工们,不小心受了点风寒、中了个暑气啥的。
大多也都是用丫丫炮制的这些草药,几副汤剂下去,便能药到病除,见效如神。
这也让丫丫在村里,渐渐地,有了些“小女神医”的模糊名声。
当然,丫丫自己心里清楚。
她这点本事,还差得远呢。
她越是深入地学习,就越是感觉到这医道的博大精深和自己的渺小无知。
尤其是,当她废寝忘食地,将父亲好不容易才为她寻摸来的那几卷据说是从某个隐世郎中手中流传出来的、字迹都已经有些模糊不清的《伤寒杂病论》和《脉经》的残篇断简,仔仔细细地研读了好几遍之后。
她更是被其中那些关于辨证施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精深理论,以及那神乎其技的脉诊之法,给彻底震撼了。
她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更高医学殿堂的、金光闪闪的大门,正在向她缓缓开启。
可那门槛,却也高得让她有些望而生畏。
那些古奥的文字,那些玄妙的理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脉象”和“气机”。
常常让她看得是云里雾里,头昏脑胀,却又欲罢不能,沉醉其中。
她知道,光靠着自己这点悟性和父亲的零星指点,怕是很难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了。
她需要一个真正的、能手把手教她、能为她解疑答惑的老师。
这个念头,一旦在心中生了根,便再也难以抑制了。
她开始更加迫切地,期盼着父亲能早日为她寻访到那位传说中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