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62章 小山乡试,再搏功名(第2页)

都默默地,融入到自己的策论文章之中。

试图用最朴素、也最真实的语言,去阐述那些关于富民强国、安邦定天下的大道理。

他知道,自己出身农家,没有那些官宦世家子弟的深厚背景和广阔人脉。

要想在这科场之上,杀出一条血路来。

就必须得拿出点与众不同的、能真正打动那些主考大人的真东西来。

临考前的一个月。

张大山特意让石头,备上了一些特产。

亲自赶着骡车,去了一趟县城,看望了即将下场的儿子。

他没有多说什么勉励的话。

只是仔仔细细地,询问了小山的身子骨如何,吃住是否习惯。

又把自己在青石村新近琢磨出来的一些个关于“民生实务”的想法。

都当成平常聊天一般,说给小山听。

他知道,自己这个三儿子,是个一点就透的聪明孩子。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闲聊”,或许就能在他那紧绷的考前心弦之上,拨动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火花来。

王氏和花儿、巧巧她们,也都连夜赶制了好几件用上好棉花填充的、既轻便又暖和的棉衣棉被。

还有一些小山平日里最爱吃的、用自家新磨的白米细面做成的点心小食。

都一并让张大山给带了过去。

她们知道,这科场如战场,不仅考的是学问,更是考的身子骨和那份平常心。可不能让自家孩子,因为这些外物而分了心,或者受了罪。

乡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小山换上了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布儒衫。

头戴方巾,脚踩布履。

背着那个装着笔墨纸砚和几块干粮的简易考篮。

在父亲张大山和同窗好友林墨言的陪送下。

一步一步,沉稳而又坚定地,走进了那座戒备森严、也充满了无尽希望与绝望的南阳府贡院。

考场之内,气氛肃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排排低矮的号舍,如同鸽子笼一般,将每一个考生都隔离开来。

小山按照自己的考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小的空间。

他放下考篮,取出文房四宝,仔仔细细地研了墨,试了笔。

然后,便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紧张和杂念,都缓缓地,排出体外。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父亲那张饱经风霜却又充满了期盼的脸庞。

浮现出母亲灯下为他缝制寒衣时的慈爱目光。

浮现出兄嫂兄弟们那一句句温暖的叮咛和祝福。

也浮现出青石村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那一张张因为生活改善而重新绽放出笑容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