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98章 改良马车,攻坚克难(第2页)

张大山把自己那些个奇思妙想,都仔仔细细地,跟柱子和铁牛讲解了一遍。

两个小子听得是如痴如醉,眼睛里都快冒出光来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普普通通的一辆马车,竟然还能有这么多门道,这么多讲究。

“爹,您放心!”柱子听完,第一个就拍着胸脯保证道。

“这车厢的木工活,还有那木质减震的玩意儿,都包在俺身上了!”

“俺指定把那些个榫卯结构,都给它做得严丝合缝,比那鲁班爷做的还要精巧!”

铁牛也在一旁憨厚地点头:“爹,这车轴、铁轮箍、还有那些个刹车驻车的铁家伙什,俺也一定给它打制得结结实实,保准好用!”

说干就干。

接下来几日,柱子和铁牛便各自领了一班最是得力的学徒。

一头扎进了这改良马车的试制工作之中。

柱子那边,先是带着人,从村里那几户人家先前伐下来、早已晾干了的百年老榆木和青冈木里头,挑拣出几根材质最好、也最是坚韧笔直的,作为制造车身大梁和车轮辐条的主料。

他又亲自操刀,将那些个复杂的榫卯结构图样,一个个地,都变成了手中那精准无比的墨线和刻痕。

什么燕尾榫、穿销榫、格角榫、还有那能让车厢更加稳固的“走马销”。

在他那双巧手之下,都如同变戏法一般,严丝合缝,精巧无比。

光是这车厢的骨架,就耗费了他足足七八日的功夫。

那木质减震的玩意儿,更是个大难题。

用啥样的木头?弯多大的弧度?怎么才能让它既有弹性,又能承重?

柱子领着几个学徒,砍了好几种不同的木料,有硬的,有软的,有直溜的,也有天然弯曲的。他们学着张大山教的法子,用那水蒸气去熏蒸那些木条,再用特制的模具,一点点地,把它们给弯曲定型。

可不是木条断了,就是那弹性不够,或者……干脆就弯不过来。

一连失败了好几次,糟蹋了不少好木料。

柱子急得是满头大汗,好几天都没睡个安稳觉。

还是张大山瞅着他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提点了他几句。

“柱子啊,这木头的性子,跟那人的脾气一样,有刚有柔,不能光使蛮力。”

“你得顺着它的纹理来,也得给它足够的‘回旋’余地。”

“或许,你可以试试,把几根薄一些的木条,叠在一块儿,再用那柔韧的牛皮筋或者麻绳给它绑紧了,看看那样会不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