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43章 会试较技,策论出新(第2页)

他这篇文章,没有像旁人那样,光是引经据典,堆砌些个华而不实的辞藻。

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他自个儿对圣贤教诲的理解,还有他这一路行来,所看到的那些真实的民生百态。

写得是既有章法,又有见地,还带着那么一股子说不出的……真诚和恳切。

一连考了三日,总算是把这头一场的经义给应付过去了。

小山走出号舍的时候,只觉得浑身都快散了架似的,可那心里头,却也踏实了不少。

歇息了一日,第二场,便是这最是考验真才实学的策论了。

这一场的题目,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既不是考那历代兴衰得失,也不是问那安邦定国之策。而是……“论农桑之本,及富民强国之道”。

这题目一出来,不少那些只知道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举子们,可就都傻了眼了。

他们平日里读的都是圣贤文章,哪里晓得这田间地头的农桑之事?

更别提啥富民强国的具体法子了。

一个个都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半天也憋不出几个字来。

可张小山看见这题目,那眼睛,却是“唰”的一下就亮了!

这……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题目啊!

他想起自家爹爹张大山,是如何凭着那些“实学”的本事,把一个贫瘠破败的青石村,一步步地,变成了如今这般富庶兴旺的模样。

他又想起这一路行来,所看到的那些因为天灾人祸、或者因为官府无能、吏治腐败而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苦哈哈。

心里头那股子想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念想,是越发强烈了。

他当即便提笔蘸墨,也不去管那些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套路了。

而是把自己在青石村的所见所闻,把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的那些关于改良农具、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改善民生的具体法子。

还有他自个儿对这“农桑为本,工商并举,藏富于民,教化为先”的独到见解。

都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写在了那考卷之上。

他这篇文章,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太多的圣贤经典。

可那字里行间,却都透着一股子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气息,和一股子实实在在的、能解决问题的力量。

他甚至还大胆地,把自己先前写过的那篇《农桑水利策》里头的一些个核心观点,也都融入了进去。

比如那曲辕犁的推广,那水碓水车的兴建,那棉花大豆的种植,那《青石农录》的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