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琉璃精品,贡入宫廷(第2页)
一个老工匠,颤抖着双手,捧起那块玻璃片,透过它,看着自己的手掌,掌心的纹路,竟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真切!
“这……这不是琉璃!这是仙家的宝贝!是用水晶磨的吗?不……比水晶还要通透!还要干净!”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如同在观摩一件神迹。
他们看着这块仿佛由空气凝固而成的“神物”,感受着它那光滑冰冷的触感,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震撼与狂热。
张大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通往帝国权力中枢的另一扇大门,已经被他,亲手敲开了。
……
在成功烧制出第一块合格的透明玻璃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
张大山没有急于将这种“平板玻璃”推向市场。
他知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种划时代的“神物”,它的第一次亮相,必须足够惊艳,足够震撼,必须出现在最需要它、也最能体现它价值的地方。
在他的亲自设计和指导下,几件足以让这个时代所有王公贵族都为之疯狂的“琉璃精品”,被秘密地制造了出来。
第一件,是一对高脚酒杯。
它们被吹制得极薄,杯壁晶莹剔-透,不含一丝杂质。倒入清水,便仿佛那水悬浮于空中。若是倒入红色的葡萄酒,那酒液在杯中流转的光华,足以让任何一场宴饮,都变得如梦似幻。
第二件,是一面梳妆镜。
张大山利用水银,成功地在平整的玻璃板背后,镀上了一层完美的反射层。
当张家的女儿们,第一次看到这面镜子时,都发出了不敢置信的尖叫。
镜子里的人像,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真实,连脸上一根最细微的绒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与她们平日里用的、影像模糊昏黄的青铜镜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第三件,也是张大山最为看重的,是一件看似不起眼,实则蕴含着最大杀手锏的“小玩意儿”——一片被打磨成凸透镜形状的玻璃片,被镶嵌在了一个精致的紫檀木手柄之上。
——放大镜!
张大山将它命名为“阅书宝镜”。
他知道,这东西,对于那些年事已高,视力昏花,却依旧渴望阅读批阅的帝王将相、文坛大儒而言,将是何等致命的诱惑!
当这三件样品,被小心翼翼地用最上等的丝绸包裹,放入一个名贵的金丝楠木锦盒之中时。
张大山提笔,给远在南阳府的知府孙敬明,写了一封亲笔信。
孙敬明是他在官场上,为数不多的、可以信任的盟友。此人有抱负,有能力,更有远见,曾多次在关键时刻,为张家提供过庇护与支持。
张大山知道,要想将这份“祥瑞”稳妥地、并以最能体现其价值的方式送达天听,通过孙敬明这条官方渠道,远比通过任何商人,都要稳妥、有效得多。
信中,他先是问候了孙知府的近况,随即,话锋一转,以一种谦逊的口吻写道:
“……近日,山野小民偶有所得,于炉火造化之中,幸得奇物数件。其质非金非玉,清澈如冰,通透似气。小民不敢私藏,思来想去,唯有府台大人这般德才兼备、福泽一方的朝廷栋梁,方配得上此等奇珍。”
“……此物诞生于南阳治下,亦是上天感念府台大人勤政爱民,降下之祥瑞。若能将此祥瑞,上达天听,以贺圣君,不仅是小民之幸,更是大人您治下有方,政绩斐然之明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