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杨六郎 作品

第二百零六章(第2页)

程教授的玳瑁眼镜腿在宪兵队第七囚室的水泥地上划出细密刮痕,当市中心教堂钟声敲响第三响时,镜架钛合金镀层已磨出0.3毫米深的凹弧。

月光透过直径2.4厘米的铁窗栅,在凹面发生夫琅禾费衍射,于墙面投下0.47毫米的光斑,这比1928年慕尼黑光学会议公布的透镜公式计算值精确0.03毫米。

光斑边缘的干涉条纹突然扭曲,程教授用舌尖抵住上颚溃烂处,月光穿过铁窗冰棱时,光斑内部析出程墨青视网膜残留的星图:猎户座参宿三星的排列角度比1928年紫金山观测数据偏移0.03弧分,恰等于满铁本线37处弯道的曲率总和。

囚室外巡逻兵的昭五式军靴突然打滑,程教授趁机将镜片贴在结冰尿渍上,冰晶在凹槽处形成天然光栅,月光折射出的光谱带中,参宿四的656.3纳米氢谱线竟出现0.7埃偏移,这正是他在马家沟实验室测得液氮速冻舱的量子隧穿位移量。

1939年3月18日04:27亚细亚号特快列车

煤水车的铸铁隔板在零下35低温中收缩出0.3毫米缝隙,林雪松用冻裂的虎口卡住给煤机的昭和十三年式传动齿轮,沈阳兵工厂九八式磁性氧化铁粉末(含钴量4.2%)在齿轮啮合处涂抹出三道环形凹痕,每道凹槽深0.15毫米,间距精确对应满洲铁路电话线波长。

"三短两长!"司炉的吼声被蒸汽嘶鸣撕裂,林雪松知道这是关东军更换哨位的信号,他趁机将最后30克磁粉撒入燃烧室。

当列车驶过松花江铁路桥时,锅炉压力表的指针突然震颤着指向15公斤/平方厘米,这是程教授1936年在《铁道工务》杂志论文中论证的金属渗透临界值。

第三节车厢内,已经被转移出速冻仓的张明远昭和十二年式日本军装领口迸出一丝火花,植入锁骨下的铂金丝(直径0.03毫米)在强磁场中产生涡流效应,体温瞬间升至41.7。

他扶住车厢壁的瞬间,看见理研式示波器(1938年东京物理研究所制)的绿色扫描线突然从12hz飙升至28hz,这恰是煤水车传动齿轮每分钟1680转的机械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