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陌刀魂(第2页)

\"姑母可曾想过,当年太宗皇帝命人铸造这些铁炮时,便已算到今日?\"她指尖划过冰凉的炮身,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感业寺,武媚娘握着她的手教读《孙子兵法》的场景。那时姑母腕间的玉镯硌得她生疼,如今那只玉镯正躺在她袖中,内侧还刻着\"日月当空\"的密文。

暗渠里传来滴水声,混着远处死士们的低语。三百门铁炮呈扇形排列,炮口对准汤泉宫正殿下方的承重柱。上官婉儿知道,这些本该用于抵御突厥的重器,此刻将成为埋葬姑母的丧钟。她摸出怀中的火折子,引信早已用浸过桐油的麻绳连成网络,只等一点星火,便能让整座地宫化作熔炉。

\"起爆前一刻,记得用冷水泼炮身。\"她对为首的死士头领说道,那人脸上的刀疤从额角贯到下颌,正是当年随武媚娘平定李敬业叛乱的狼卫统领。死士点头时,她看见其腰间挂着半枚鱼符——那是仿照吐蕃赞普牙帐的调兵符节,三天前由宫廷造办处最顶尖的匠人赶制,边缘还留着酸蚀的痕迹。

当第一声闷雷从地底响起时,上官婉儿正将火折子抛向引信堆。蓝焰腾起的瞬间,她转身跃入淬火池暗渠,冰冷的泉水没过头顶的刹那,听见身后传来铁炮受热膨胀的吱嘎声。地宫顶部的渗水突然变得滚烫,她贴着暗渠石壁下潜,数着心跳等待那声巨响。

烈焰吞噬火药库的瞬间,三百门铁炮在高温中相继炸膛。青铜炮闩如炮弹般射出,将地宫穹顶的青石砖轰出碗口大的窟窿,燃烧的硫磺混着硝石粉尘涌向上方的汤泉宫。武媚娘正在温泉中闭目养神,金步摇上的东珠突然发出细微的爆裂声,池水温热的水汽里,她猛然看见水面浮现出李渊开国那年的星象图——荧惑守心,帝星隐没。

\"护驾!\"贴身女官的惊叫被爆炸声撕碎。琉璃瓦成片坠落,温泉池底的青砖开始龟裂,武媚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金钗坠入池底,水面激起的涟漪中,二十具焦黑的躯体从地宫缺口处坠落。狼头死士们的手掌早已被高温烤焦,却仍死死攥着那半枚伪造的吐蕃鱼符,符节上的牦牛纹在火光中扭曲,宛如某种不详的预言。

当冲击波震碎汤泉宫的十二扇青铜门时,上官婉儿正在暗渠尽头的通气口喘息。她摸了摸鬓角被热气灼伤的皮肤,指尖触到潮湿的石壁上刻着的小字——\"贞观二十三年,工部郎中薛讷奉命督造陌刀三千\"。水渍漫漶的字迹里,仿佛还能看见那位陌刀名将当年的踌躇满志。渠水在脚边哗哗流淌,带着地底的硫磺味,她知道,属于武媚娘的时代,此刻正随着坍塌的宫墙一起崩塌。

金戈烈

李琰的三千玄甲军在戈壁滩上已埋伏三日。当吐蕃辎重队的扬尘在horizon线出现时,副将递来的牛皮水袋已结出薄冰。他摘下头盔,任由夜风拂过被甲胄压得发麻的鬓角,目光扫过队列中整齐排列的改良武刚车——车顶的寒鸦箭匣经过三次改良,此刻正随着战马的踏步轻轻晃动,里面装着五千枚淬毒铁砂。

\"传令下去,见旗号便散开。\"他的银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鞍旁悬挂的九环陌刀曾属于他的祖父,刀鞘上的血槽里还刻着\"破阵\"二字。三千骑兵同时按住刀柄,马蹄在沙地上踏出细碎的坑洼,等待着那抹代表冲锋的赤旗扬起。

吐蕃辎重队的前锋进入射程时,李琰突然看见对方队列中闪过几面狼头旗——那是吐蕃左贤王的直属卫队,甲胄上镶嵌的绿松石在月光下格外醒目。他嘴角微扬,举起手中令旗猛地挥下,三千玄甲军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露出后方三百架武刚车。

\"开匣!\"随着车正的暴喝,每架武刚车顶部的十二具箭匣同时开启。淬毒铁砂混着碎瓷片在强弩推动下呼啸而出,形成宽达百步的死亡弹幕。前排的吐蕃战马首当其冲,铁砂射穿马眼和鼻孔,惊马在剧痛中尥起后蹄,将背上的骑兵掀翻在地。淬毒的铁砂见血封喉,中箭的吐蕃兵甚至来不及惨叫,便觉喉头一甜,倒地时七窍已渗出黑血。

\"取槊!\"李琰双腿一夹马腹,丈八马槊在手中挽出七朵枪花。吐蕃先锋官格桑正挥舞着锯齿弯刀冲来,头盔上的牦牛尾羽在风中狂舞。两马相交的刹那,李琰的槊尖突然变招,顺着格桑的刀背滑向护心镜,玄铁槊尖与青铜镜碰撞的火星中,护心镜应声而飞,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