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靖翔 作品

第122章 北斗倒悬(第2页)

殿外突然传来杜蘅的喊声:"陛下!大事不好!"老学士跌跌撞撞跑进来,怀里抱着个铜铸的浑天仪,仪上的铜圈"叮咚叮咚"响个不停,"太史局测得瑶光星犯紫微,这是......这是臣弑君之象啊!"李琰盯着浑天仪上泛红的瑶光位,忽然想起《汉书·天文志》里的那句话:"瑶光赤,天子危。"后背顿时冒出一层冷汗。

汴河码头这边,大火烧了整整一夜,把河水都映得通红。王忠嗣赤脚站在及膝深的冰水里,裤腿卷到膝盖,脚底被碎石子硌得生疼。他握着陌刀,劈开最后一块烧焦的磁砂板,火星子溅在脸上,烫得人直皱眉。李光弼蹲在一旁,从焦黑的船骨里抠出一片龟甲,上面的纹路被烟熏得发深:"大帅!你看这上面刻的,像是徐福东渡的船员名录!"

杜蘅举着油灯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上。龟甲上的蝌蚪文在火光下渐渐显形:"齐人徐巿携磁鼎三尊,沉于泗水、蓬莱、瀛洲......"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捂着胸口直喘气,"怪不得倭国细作死死盯着泗水!原来他们想找的不是周鼎,是徐福藏的磁鼎!"

"报——!上游漂来七艘空船!"一个亲兵跑过来,声音里带着颤音。王忠嗣趟着水过去查看,只见那船板上满是深深的抓痕,像是有人临死前拼命挠出来的。货舱里散落着些磁砂凝结的人形,有的还保持着攀爬的姿势,手指缝里还嵌着磁砂。李光弼用刀尖挑起半幅旗帜,上面绣着范阳卢氏的商徽:"这些畜生!竟用活人运磁砂!"

老吴头突然指着船桅喊:"快看!那上面绑着人!"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桅杆顶端用铁链锁着个书生模样的人,脸色苍白如纸,胸前挂着块牙牌,上面写着"户部度支郎中郑虔"。王忠嗣搭弓射箭,"啪"地射断锁链,那人"扑通"一声掉进水里。王忠嗣赶紧把他拖到岸上,就见他怀里掉出一本账册,封面染着暗红的血迹。

"天宝五载,范阳卢氏购磁砂三千石,走漕运至幽州......"杜蘅念着账册,声音突然卡住了。账册后面赫然列着三位皇子乳母的名字,旁边用朱砂画了个小小的狼头——那是卢氏私铸的标记。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敢说话,只有河面上的火光照得人心里发慌。

与此同时,骊山地宫深处,阿史那云的红绫在黑暗中翻飞,像团跳动的火焰。她的红绫缠住一个磁砂傀儡的脖颈,用力一勒,"咔嚓"一声,青铜齿轮迸出火星子。乌木扎挥舞着弯刀,砍翻两个扑过来的傀儡,气喘吁吁地喊:"可敦!这些玩意杀不完啊!刚砍碎一个,又有三个爬起来!"

"别慌!找太宗皇帝平突厥的碑文!"阿史那云一脚踹开面前的傀儡,手臂上的刀伤渗出靛蓝色的血,在白衣上染出一朵花。她忽然瞥见磁鼎底座刻着一行突厥文,凑近一看,竟是当年颉利可汗的求降书!"长生天庇佑!"她扑到鼎前,发现降书末尾还刻着一行小楷:"凡磁脉暴走,可取昆仑玉置于震位。"

乌木扎闻言,赶紧解下腰间的玉佩。那是块羊脂白玉,雕着昆仑山脉的纹样,是开元年间玄宗赏赐的。他把玉佩放在磁鼎的震位上,只听"嗡"的一声,整座地宫都震动起来。三千磁砂傀儡突然僵住不动,像被施了定身咒。阿史那云趁机挥刀劈开鼎耳,就见鼎内滚出一颗磁髓珠,上面刻满了《阴符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