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骊山血战(第3页)
窗外突然传来喧哗,阿史那云拎着个死人闯进来,那人嘴角还淌着黑血:\"陛下,是五姓七望的死士!他嘴里藏着密信!\"
李琰接过血书,上面用朱砂写着:\"腊月初八,火烧长安。\"字迹力透纸背,最后那个\"安\"字拖出很长的尾巴,像道未干的泪痕。萧绾绾凑过来,身上的龙脑香混着血腥味:\"看来安禄山等不及了,想在年前动手。\"
李琰站起身,披上绣着山河日月的皇袍,走到窗前望着太液池结冰的水面。远处,骊山的轮廓在月光下像头沉睡的巨兽,他突然转身揽住三女,声音里带着冷硬:\"传朕旨意,全军整装待发。是时候让安禄山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天子之怒了。\"
阿史那云的狼牙链在手里转了个圈,发出清脆的响声;萧绾绾咬着下唇,把密信折成纸船放进温泉;上官婉儿则摸出块磁石,那是从伪玺残片上掰下来的,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她知道,这东西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五更天的梆子声响起时,郭子仪的斥候带回消息:上官婉儿已烧毁叛军粮草,正率轻骑往骊山赶来。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新征的盐工们,手里拿着晒盐的木铲和捞盐的网兜,排成整齐的队列。
\"大帅,\"张老三擦了擦汗,\"我们虽没练过兵,但砍过范阳的私兵,懂怎么用毒盐。让我们跟着去吧!\"
郭子仪看着这些晒得黝黑的脸,想起扬州运河边举着竹竿的小盐工,想起王老五临死前攥着的毒盐块。他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块令牌:\"拿着,去把颜真卿大人请来,就说该让御史们写写《讨范阳檄》了。\"
与此同时,骊山行宫的厨房里,御厨们正在赶制军粮。李琰咬了口刚出炉的胡饼,听见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有这些愿意为大唐拼命的子民在,安禄山的阴谋就永远不会得逞。
窗外,启明星在天空中格外明亮,像一把刺破黑暗的剑。李琰摸了摸腰间的玉佩,上面的\"贞观\"刻痕虽已模糊,却依然坚硬如初。他转身走向校场,玄甲军的盔甲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如同重新崛起的盛唐荣光,即将碾碎所有的阴谋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