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西线起惊雷(第2页)
“婉儿,拟旨!”李琰当机立断,“八百里加急,追送高仙芝!”
“其一,准其相机行事,但务必谨慎!首要目标,削弱大食在河中之统治根基,支持一切反抗大食之力量,尤其是波斯遗民!但绝不可轻易陷入攻城略地之泥潭,亦不可与河中本地势力轻启战端!”
“其二,命其立刻派遣得力人手,设法秘密联络叛军首领纳斯尔!传达朕之善意:大唐愿助其反抗大食暴政!若其愿奉大唐为宗主,接受册封,共抗大食,则大唐可提供军械、粮秣乃至有限兵力支援!”
“其三,命赵骁稳住石国,加强与康拂耽延之联系!同时,利用查拉维公主之渠道,密切注意康国境内动向!若康国王族有意摆脱大食,或可暗中接触,许以重利!”
“其四,传旨安西都护府,立刻再抽调一万精兵,陈兵碎叶城!做出随时西进之态势!给大食人…也给河中那些墙头草,再加一把火!”
李琰的旨意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既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良机狠狠打击大食,又要避免大唐过早陷入全面战争,更要防止波斯叛军或康国坐大,脱离掌控。他要做那个掌控全局的渔翁!
倭国·平城京·藤原不比等宅邸
夜色深沉。藤原不比等的书房内却灯火通明。遣唐副使吉备真备正襟危坐,向藤原不比等和几位藤原氏核心重臣详细汇报着遣唐使团带回的情报,尤其是关于大唐军力、朝堂动向以及…那些“留学生”的安置。
“…大唐皇帝李琰,雄才大略,手段酷烈远超其父。其登基后,先平史氏叛乱,再慑渤海、倭国,如今又剑指西域大食…其志恐不在小!”吉备真备语气沉重,“麟德殿所见龙鳞铁卫,绝非虚言!其甲胄之精良,士卒之悍勇,非我倭国武士所能敌!贸然与之冲突,恐招致白江口之祸重演!”
藤原不比等白发苍苍,但眼神依旧锐利,他缓缓道:“清河信中亦言,李琰深不可测。其对我倭国,表面安抚,实则戒心深重。此次派来的‘留学生’,名为学习百工海务,其中必有精通刺探之辈!道镜和尚那边,对此有何反应?”
一名藤原氏家臣低声道:“道镜和尚极为不满,称此乃大唐对我神国之窥探。他暗中指使其控制的僧兵和部分地方豪族,对安置‘留学生’的寺院和工坊多加刁难,甚至散布谣言,称留学生为‘唐谍’,意图窃取我国神器,污秽神国净土!”
“愚蠢!”藤原不比等冷哼一声,“道镜目光短浅!此等行径,非但不能阻挠唐人,反而授人以柄!若被唐使察觉上报,岂非坐实我倭国‘心怀二意’?李琰正愁找不到借口敲打我倭国!”
“那…家主的意思是?”另一家臣问道。
“以礼相待!”藤原不比等斩钉截铁,“传令下去,所有接待唐国留学生的寺院、官署、工坊,务必殷勤周到!他们要学什么,只要不涉及神社核心秘法、不窥探军事重地,皆可满足!甚至…可以主动展示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同时,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他们接触了什么人,打听了什么事,去了哪里,都要详细记录,定期汇总于我!记住,是监视,不是阻挠!要让他们觉得宾至如归,却又…一无所获!”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光芒:“另外,让那些留学生‘无意中’看到我倭国武士的‘刻苦训练’和‘对天皇陛下的绝对忠诚’!让他们‘偶然’听闻一些关于‘神风’庇佑、‘八百万神灵’护国的传说!要让唐人知道,我倭国虽小,却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上国虽强,然跨海征伐,天时地利皆不在彼!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家主高明!”众人纷纷赞叹。藤原不比等的策略,核心就是“表面恭顺,暗中示强,严密监控”。既不得罪强大的大唐,又要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威慑,让大唐在考虑对倭用兵时,不得不掂量那高昂的跨海成本和可能的“神罚”。
“至于道镜…”藤原不比等眼中寒光一闪,“派人盯着他!若他再敢妄动,坏了藤原氏与天皇陛下定下的国策…哼!” 未尽之意,充满了世家大族对僧侣干政的厌恶和掌控力。在藤原氏看来,维持与大唐的和平与朝贡关系,才是符合倭国根本利益的选择。道镜的野心,只会带来灾难。
石国·拓折城·波斯遗民秘密据点
摇曳的烛光下,查拉维公主仔细阅读着一份刚刚由秘密渠道传递来的、用波斯文书写的情报。她的脸色凝重中带着一丝激动。
“公主殿下,撒马尔罕的消息…是真的吗?”赵骁坐在她对面,沉声问道。他伤势已基本痊愈,眉宇间更添几分沉稳杀伐之气。
“千真万确!”查拉维将情报递给赵骁,“纳斯尔大祭司…他终于行动了!而且比我们预想的更迅速,更猛烈!他麾下的‘圣火军’联合了康国境内不满大食的粟特贵族私兵,还有大量被苛捐杂税逼得走投无路的平民!他们趁着大食主力被我们拖在拓折城的时机,一举攻占了撒马尔罕!现在兵锋直指布哈拉!扎伊德仓皇回援,高将军也尾随而去了!”
赵骁快速浏览着情报:“纳斯尔…此人可靠吗?他的‘光复波斯’,是真心为了波斯的自由,还是…另有所图?” 作为军人,他本能地对这种突然崛起的势力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