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格局(第2页)

一路上有不少认识他们的人打招呼,祁光远想着京州市还可以开发靠近微山湖的地产项目,打算弄个大别墅住进去。不过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官员,确实不太方便。

在十二月结束前,光芯科技宣布对外开放,总裁叫杨晨,是祁光远的终结者机器人,负责芯片生产;还有一位叫叶秋,负责光刻机。

王四海是曙光科技,负责国产软件的设计和生产。

李晚秋被祁光远派去研究新能源。

还有一个叫李晚芳,被安排在梁孟松身边帮忙做代加工和芯片制程。

杜振华是最后一个被祁光远派去金山重工的人,任务是帮徐浩改进设备。祁光远把身边最厉害的人都送走了,现在守在他身边的只是些退伍军人。

十二月快结束了,一架飞机降落在汉东省。这次来的有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有一些京城的大官,连中科院的几位重量级人物也来了。

书记赵立春、省长周奕君,还有一堆官员。汉东大学校长刘晓光、汉东理工校长李江南,清华、北大的校长,哈工大、北航的领导也都到了。这些学校都跟祁光远合作搞研发,校企合作嘛,祁光远可是个大金主。

还有联想的倪南光、华为的任政非、光芯科技的梁孟松,中科院的张宏宇等一大群人,加起来七八十号人。

大家伙儿都盼着呢,等着看这台光刻机转起来。祁光远这一年没少写论文,还画了不少设计图。从提想法到做出机器,才一年时间。这种速度,对在场的人来说,简直不敢相信。

按正常情况,就算什么事都顺,也要三五年才能成。不过祁光远有系统帮忙,直接给安排上了。再加一张“瞒天过海”卡,大家就觉得特别合理。

接着,在众目睽睽下,光刻机开始运作,开始造芯片。国内芯片技术虽然还有差距,但光刻机出来了,就有希望生产先进芯片了。这芯片的性能大概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不管怎么说,芯片是造出来了。接下来要测验合格不。整个过程,大家都紧张得不行,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重要数据。测验要反复做,结果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一下子兴奋起来,不少科研人员激动得掉眼泪。这光刻机行,芯片合格了!这意味着汉东省成了芯片发展的新高地。

每个人都又惊又喜,脸上挂着泪花,满心都是激动。

不容易!

真不容易!

能看到咱们国家的光刻机走在世界前面,这感觉太棒了。

啪啪啪!

不知道谁先开始的,带头鼓起掌来。

接着,掌声震天响!

现在来看,这家光芯科技暂时还不能设计芯片呢。

就算设计出来了,国内的电脑品牌也没发展起来,市场上也没什么需求,所以哪怕这光刻机再好,短时间内也用不上自家的芯片。

主要是给别人代工。

祁光远也没闲着。

一方面让梁孟松去研究更先进、更快的芯片工艺,另一方面又找上了摩托罗拉,帮忙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