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钱!钱!钱!(第2页)

他定了个时间,随后就搭上了飞往二毛家的航班。虽然有订单卡,但具体的事还得自己慢慢谈。订单卡只能确保完成任务,可不能让人花一块钱就把别人的航母买走。具体情况嘛,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到了二毛家,祁光远忍不住感慨了一句。以前的老大哥确实厉害。深入了解后,他也明白了尼古拉耶夫船厂在航母建造上积累了不少技术和经验,规划也很合理,能够保证每隔三年就有新舰开工,每隔三年就有新舰下水。按原来的计划,“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本该在“瓦良格”号下水后立刻开工。

那时候造大舰的流程很熟练,所以“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一开工进展特别快。祁光远是独自来的,随行的还有几位华夏军方人士一起评估。

来的人里有个熟人,叫杨学军。他推了推眼镜,兴奋地说:“船体底部构件、航母左前方部分都做得差不多了,而且外船壳用了耐冰设计,看起来更结实!”旁边的“瓦良格”也不错,但杨学军根本没瞧它一眼,目光直勾勾盯着“乌里扬诺夫斯克”。

这可是核动力航母!要是真能搞到手,那可太棒了!

以前国家条件不允许搞航母,太花钱了,主要还是发展经济。可今年情况变了,漂亮国人太过分了。高层也意识到近岸防御不够用了,必须加强近海防御。这小小的改动让海军的思想、装备、战场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都发生了变化。

现在虽然还在讨论,但如果能先把这两艘航母弄回来,形成既定事实,后面的海军发展肯定会跟上来。历史就是这样,回头看,这个做法挺有效的,要是当时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以后可能就没戏了。

祁光远现在态度明确,一艘航母哪够?至少得两艘,这艘核动力航母我是非带回去不可。有了完整的装备,华夏海军的发展肯定能加快。

杨学军简直爱死了。看到这航母,就像全身被点燃一样,恨不得跳起来。

这玩意要是真做出来了,在咱们华夏搞出来的话,那可真是爽翻了,简直……连杨学军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祁光远心里也激动得不行。

一开始就只有一个“瓦娘”可以参考,但现在又多了一个“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之前可能得摸索很久,现在有了更多参照物,特别是动力系统还完整,研究方向自然就多了起来。

华夏本来就跟着老大哥学的,只要愿意学,愿意钻研,老大哥的技术迟早会被咱们吸收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这核动力系统保存得挺好的!”杨学军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要是真能到咱们这儿,还不知道能省下咱们多少年的功夫呢!”

祁光远也在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个核动力系统基本算是完善的。在历史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拆掉后,俄罗斯那边的大毛统一电力公司花了1500万美元买下了剩下的船体,把它改成了浮动核电站。这玩意当核电站用的时候保养得不错,只经历过一次长途航行,船体也没什么大问题,核动力系统一直运行良好,直到2008年,俄罗斯军方自己掏钱订了一艘浮动核电站,顺便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浮动核电站换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