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小油菜 作品
第319章 这是一场植物的面试
方稷立即将团队重新编组。基于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四个技术开发小组正式成立:
第一组:智能诱集系统(组长:李明远)
"我们的任务很明确,"李明远在组内会议上说,"从现有的植物品种中筛选出最优秀的'植物保镖'。"
组员小张提出难题:"诱集效果好的品种往往产量低,怎么办?"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单一指标,"李明远展示出评价体系,"要建立多维评价模型:诱集效果占40%,经济价值30%,抗逆性20%,其他特性10%。"
他们设计了精巧的"y型嗅觉仪"实验:让蚜虫在两个通道中选择,测试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偏好性。同时,化学分析组则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各品种的挥发性物质。
李明远小组的同学们正在为今天的"y型嗅觉仪"实验做最后准备。
这个精巧的玻璃装置像一棵分叉的树,蚜虫从主干进入后,可以选择通往两个"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连接着不同品种的植物。
"3号对7号,第一组准备!"李明远熟练地调整着气流阀。组员小张小心地将20只蚜虫引入装置,然后大家屏息静气地开始计时。
五分钟过去了,蚜虫们似乎在"犹豫",在分叉口来回爬行。
"看!有动静了!"小陈压低声音惊呼。只见几只蚜虫开始向3号品种的方向移动。
最终结果:15只选择了3号,只有5只选择7号。
"3号胜出!"小张记录着数据,但眉头却皱了起来,"可是明远,我记得3号的产油量数据很差啊..."
这正是小组面临的困境。在初步筛选中,诱集效果最好的几个品种,经济性状都不理想。
方稷突然来到实验室。同学们正在为第二天的实验准备材料,一个个愁眉不脸。
"遇到难题了?说说什么情况。"方稷拿起实验记录本仔细翻阅。
李明远汇报了进展和困境:"我们找到了诱集效果最好的5个品种,但它们的其他阈值都有极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