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闲客 作品

天无绝人之路(二)(151)(第2页)

"我高估自己了,"他小声承认,"现在的奥数确实和以前不一样。"

林晓芸关上水龙头,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我早说过。李老师是专门教奥数的,有十几年经验,你怎么比得上?"

"但我发现网上有很多教学视频,"张立国拿出手机,点开一个App,"你看,这是专门针对小升初的奥数课程,还有配套习题和讲解。我们可以跟着这个学,然后辅导浩浩。"

林晓芸凑过来看,发丝擦过张立国的脸颊,带着淡淡的洗发水香气。"这个...靠谱吗?"

"试试看吧。至少能省下补习费。"张立国点开一个视频,里面老师正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解法,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林晓芸的眉头渐渐舒展:"那...就试试吧。不过如果期中考试成绩下降,我们得马上恢复补习班。"

"成交。"张立国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张立国和林晓芸开始了他们的"家庭教师"生涯。每天晚上,张立国会提前观看教学视频,做好笔记;周末,两人轮流辅导儿子。林晓芸负责英语,张立国负责奥数。

起初并不顺利。张浩习惯了补习班的教学方式,对父母的辅导很不适应。有一次,因为一道行程问题反复出错,小男孩气得把铅笔摔在地上。

"我不学了!你们又不是老师!"张浩红着眼睛大喊。

林晓芸差点就要妥协,张立国却坚持了下来。他把儿子搂在怀里,轻声说:"爸爸知道这很难。但你知道吗?爸爸工作上也经常遇到难题。有时候一个bug要改好几天,但最后解决的那一刻,感觉特别棒。"

张浩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父亲:"真的吗?"

"真的。"张立国擦掉儿子的眼泪,"来,我们换个方法再试一次。"

渐渐地,情况开始好转。张立国发现,家庭辅导有一个补习班无法比拟的优势——完全个性化。他们可以根据儿子的理解程度调整进度,重点攻克薄弱环节。而省去了往返补习班的时间,张浩有了更多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父子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亲密。以前张立国工作忙,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儿子的学习情况。现在,他们每天都会一起讨论数学题,有时候甚至会争论哪种解法更好。张立国惊讶地发现,儿子在某些题型上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常常能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法。

林晓芸的英语辅导也渐入佳境。她发现儿子的词汇量其实不错,主要是语法运用不灵活。于是她改变了策略,不再死抠语法规则,而是通过大量阅读和情景对话来培养语感。每晚睡前,母子俩会用英语简单交流十分钟,谈论当天的趣事。

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张浩的数学破天荒地考了全班第三,英语也保持在第五名。当林晓芸在家长群里看到成绩单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立国,你看!"她激动地把手机递给丈夫,"浩浩数学第三!比上次还进步了两名!"

张立国接过手机,看着那个小小的数字"3",胸口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这段时间的每一个夜晚,儿子伏案学习的身影,妻子耐心讲解的侧脸,以及自己反复研究教学视频的坚持。这一切都有了回报。

"看来我们的家庭教师当得还不错。"他笑着说。

林晓芸点点头,眼里闪着光:"不仅省了钱,效果还更好。"她顿了顿,"你知道吗?我今天碰到浩浩的同学妈妈,她问我给孩子报了哪个新补习班,说浩浩进步特别大。"

张立国大笑起来:"那你怎么说的?"

"我说..."林晓芸狡黠地眨眨眼,"是'张氏私塾',一对一教学,名额有限。"

那天晚上,他们破例点了外卖庆祝。张浩兴奋地讲述着考试时的情景:"那道行程题,全班就我一个人用了两种解法!老师说我的思路特别清晰!"

看着儿子自豪的表情,张立国感到一种久违的满足感。这感觉比他在公司完成一个大项目还要强烈。他突然意识到,过去他们太依赖补习班了,把教育的责任完全外包出去,却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