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集团架构(第2页)
管理层架构落定
1971年3月1日,东方置地的高管任命书正式发布:
- 霍建宁:集团财务总监,主导建立“香港-利比里亚-巴拿马”三级资本架构,统筹希尔顿酒店债券化发行事宜;
- 周凯旋:战略投资顾问,牵头组建资本市场团队,负责东方广场项目的前期融资;
- 陈炳坤:首席会计师,坐镇雅加达办公室,建立东南亚资产的跨境审计体系。
在霍建宁设计的财务报表模板里,每个子公司的利润中心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周凯旋的办公桌上,摆着即将送往华尔街的项目路演手册;而陈炳坤的保险柜里,锁着巴厘岛土地估值的最新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显示,随着泛美航空航线开通,当地地价较收购时已上涨22%。
当王世杰在高管合影中站定位置时,他忽然想起猎头林先生的话:“真正的人才,是能把您的算盘变成现实的人。”此刻,他看着身边西装革履的团队,知道自己已经在资本棋盘上布下了关键棋子——这些人将用各自的专业,把他对土地与资本的野心,翻译成会计师能看懂的报表、投资银行家能理解的故事,以及资本市场愿意追逐的数字游戏。
至此,东方置地完成了从“个人资本”到“专业团队”的蜕变。在1970年代香港地产业即将爆发的前夜,这个由会计、投资银行家与跨境资本操盘手组成的团队,正摩拳擦掌,准备在中环的钢筋森林与南洋的白色沙滩之间,书写属于华资企业的新规则。
香港的海风裹着初春的潮意。王世杰站在尖沙咀码头的铁柱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袖口——那是Lila去年寄给他的圣诞礼物。轮渡的汽笛声撕开薄雾时,他看见甲板上跃动的金色身影,喉间突然滚过海浪般的震颤。
铜锣湾商圈
“尝尝这个杨枝甘露,全港就这家敢放整颗西柚粒。”王世杰用银匙拨散碗里的冰沙,琥珀色的西米在瓷白碗底浮沉。Lila歪头咬下一勺,忽然笑出小兽般的尖牙:“上次你寄的鸡仔饼,我在芝加哥分给剧组,他们说比道具饼干还脆。”街边的电车叮当掠过,她忽然指着对面橱窗惊呼,睫毛在霓虹里扑成金色的蝶——橱窗里摆着她在信里画过的酒红色方头高跟鞋。
中环街市
暮色浸透石板路时,Lila的手腕已缠满彩色绳结手信。王世杰背着新买的藤编行李箱,看她蹲在香料摊前用英语混着粤语比划:“要那种…煮奶茶会冒香气的肉桂。”老板娘往纸袋里多塞了两把陈皮,Lila转头时,发丝扫过他手背,带着八角与豆蔻的辛香。路过转角的霓虹招牌时,王世杰忽然握住她指尖,将她轻推到骑楼廊柱旁——深绿色的百叶窗半掩着,漏下的灯光在她睫毛投出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