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清风小筑 作品

第78章 金融帝国:东南亚布局

1973年1月1日,香港启德机场的波音707客机划破晨雾,王杰望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维多利亚港,指尖摩挲着西装内袋的东南亚地图。

永亨银行董事局刚通过决议:将25吨黄金储备的30%兑换为美元,用于收购泰国盘谷银行的流通股。他身旁的约翰·摩根正在翻阅《曼谷邮报》,头版标题赫然是"泰铢贬值压力加剧,外资银行撤离"。

"泰国财政部长办公室回复了。" 摩根推来加密电报,"他们允许外资持有本地银行股权上限从25%提到49%,但前提是......"

"前提是我们帮泰国央行稳定泰铢汇率。" 王杰接过电报,在"盘谷银行"字样上画了个红圈,"告诉他们,我们会在曼谷开设黄金交易柜台,用实物黄金做外汇抵押。"

上午十点,曼谷唐人街的金山寺香火鼎盛。

王杰穿着泰式丝绸衬衫,混在布施的华人中,将金箔贴在佛像耳垂上。身后的华裔中间人林阿福低声道:"盘谷银行的伍万通董事长想见您,地点在郑王庙后的柚木行宫。"

"告诉他,我带了两份礼物。" 王杰摸出装有10公斤金条的檀木盒,又展示了手机里的汇丰银行信贷证明,"一份给伍先生,一份给泰国国家银行。"

柚木行宫内,伍万通盯着桌上的金条,指尖敲了敲汇丰证明:

"王先生想拿49%股权,总得让我看看诚意。"

"下个月的泰铢保卫战,我会让永亨银行在离岸市场抛售5000万美元空头。" 王杰打开地图,用红笔圈出曼谷港口,"同时,我们会注资1亿泰铢给您的进出口客户,条件是他们必须通过盘谷银行结算。"

伍万通瞳孔微缩——这意味着盘谷银行能掌控泰国至少20%的外贸现金流。他起身握手,袖口露出的翡翠佛珠与王杰的红宝石袖扣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1973年3月,东南亚金融风暴初现端倪。

王杰坐在新加坡莱佛士酒店的露天酒吧,看着路透社终端机上跳动的数字:泰铢对美元汇率从20:1贬值到25:1,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跟风下跌。他面前摆着两份文件:

- 收购案:通过离岸公司持有新加坡华联银行15%股权,成为第四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