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清风小筑 作品

第80章 金融帝国:汇丰王座之争(第2页)

1975年9月,汇丰控股股价跌至历史低点,王杰的持股比例突破25%。

他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身后的屏幕上滚动着东南亚各国的黄金储备数据:

"今天,我代表远东金融联合体宣布," 他的声音通过卫星传向全球,"我们将启动'黄金盾牌'计划——用50吨黄金为汇丰银行的亚洲资产背书,确保其在东南亚的业务稳定性。"

台下的《金融时报》记者起身提问:"这是否意味着您将收购汇丰?"

"我们只是负责任的股东。" 王杰微笑着展示手中的黄金凭证,"但如果汇丰董事会继续忽视亚洲市场的潜力,我们不排除发起全面收购。"

1975年11月,英国议会紧急通过《外资收购法案》,将银行外资持股上限降至15%。

王杰坐在香港的办公室里,看着助理送来的法案复印件,突然大笑出声:"他们终于慌了。"

"先生,我们的持股超过25%,现在面临违规风险。" 法律顾问焦虑地说。

"不,我们持有的是汇丰控股(香港)的股权,不是英国本土公司。" 王杰指着股权结构表,"香港法律并没有外资持股限制——而汇丰控股的核心资产,60%都在香港。"

1975年12月24日,圣诞夜的香港灯火辉煌。

王杰站在汇丰银行香港总行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皇后大道中熙攘的人群。手中的传真机吐出最新战报:

- 通过离岸公司,持有汇丰控股(香港)49%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 英国本土持股被迫降至14.9%,触发自动减持条款;

- 汇丰董事会被迫邀请王杰进入战略委员会。

"王主席,汇丰伦敦总部来电,请求您出席新年董事会。" 秘书递来烫金邀请函。

"告诉他们,我会带着两份礼物。" 王杰摸出两张支票,一张是10亿港元的亚洲业务发展基金,另一张是5吨黄金的伦敦交割单,"一份给董事会,一份给英格兰银行——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汇丰在亚洲的真正主人。"

1976年1月1日,伦敦汇丰总行董事会现场。

王杰坐在主席位右侧,听着主席宣读年度报告:"亚洲业务利润占比提升至58%,感谢王主席的战略指导......"

"我建议修改公司章程。" 他突然起身,将《汇丰控股(香港)“独立”法案》副本递给秘书,"鉴于香港即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汇丰控股的注册地应从伦敦迁至香港,董事会席位重新分配——亚洲代表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