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金融帝国:生物科技霸权
1980年1月1日,瑞士巴塞尔的寒雨中,王杰站在罗氏制药总部大楼前,望着玻璃幕墙上的dnA双螺旋标志。
他穿着由蜘蛛丝与黄金纤维混纺的西装,领口别着一枚用猛犸象象牙雕刻的徽章——那是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的黄金矿脉置换的远古生物样本。
"王先生,霍夫曼博士正在实验室等候。"
秘书领着他穿过恒温恒湿的样本库,王杰的目光停在-196c的液氮罐上,精神力如无形的镊子般提取罐中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当他收回手时,罐内的病毒样本悄然多出了一段黄金编码的dnA序列。
实验室里,罗氏首席科学家霍夫曼盯着显微镜下的细胞:
"您说的黄金纳米颗粒能精准递送药物?"
"不是颗粒,是载体。" 王杰展示手中的试管,悬浮的金色液体中,每个纳米级黄金胶囊都包裹着抗癌药物,"当它们接近癌细胞时,磁场会触发胶囊打开,释放药物的同时......" 他用激光笔指向细胞核,"用黄金离子破坏端粒酶,阻止细胞分裂。"
1980年3月,远东生物科技集团与罗氏制药达成合作:
- 罗氏开放基因编辑技术专利,换取远东的黄金纳米递送系统;
- 联合成立"黄金医疗实验室",主攻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
- 建立全球首个黄金制药厂,所有生产线管道采用镀金工艺,防止药物污染。
新闻发布会上,王杰展示了首款黄金抗癌药"远东1号":
"每粒药丸含100纳米克黄金,能识别并摧毁99.9%的癌细胞。" 他举起装有药丸的水晶瓶,瓶底沉着微量金箔,"售价10万美元/疗程——但我们提供黄金分期服务,首付10克金条即可开始治疗。"
台下的《自然》杂志记者提问:"黄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否有科学依据?"
"当黄金存在于金字塔中时,它是信仰;当存在于药丸中时,它是科学。" 王杰微笑着展示患者康复数据,"临床试验显示,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15%提升至78%——这就是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