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清风小筑 作品

第122章 战乱时期下的炮灰6(第3页)

早饭过后,所有工匠和帮工到位。王杰开始教授他们怎么用现代的水泥打造古代的混凝土城墙,王杰握着激光测距仪,在黄土夯筑的地基上划出笔直的标线。二十余名灰衣工匠围在四周,望着他手中闪烁红光的仪器窃窃私语。为首的老匠师李长庚捻着白须,目光里满是疑惑:"王大人,这铁疙瘩当真比墨斗还精准?"

"李师傅,您看。"王杰将测距仪对准百米外的标杆,按下按钮,液晶屏幕瞬间跳出数字,"传统丈量靠步测绳量,稍有误差便会影响城墙垂直度。用这个,误差能控制在毫厘之间。"他抬手示意众人看地上的标线,"按现代建筑规范,城墙基底每延伸一丈,厚度必须递增三寸,这样才能承重。"

人群中年轻气盛的张石匠突然开口:"可咱们祖祖辈辈用夯土版筑,城墙也没塌过!"王杰笑着取出一袋水泥,"古法筑城靠糯米浆和黄土,遇雨易软。这是硅酸盐水泥,加水搅拌后能凝固成比石头还硬的硬块。"他现场调配混凝土,将碎石、沙子、水泥按比例混合,倒入模具。

围观工匠们凑上前,看着灰浆在烈日下逐渐硬化。李长庚用凿子试了试硬度,惊得后退半步:"这...这简直是玄铁!"王杰趁机展开图纸:"不仅材料要换,工艺也要革新。城墙采用'三明治'结构,外层浇筑混凝土,中间填充碎石,内层保留夯土。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兼顾坚固与成本。"

暮色降临时,首段试验城墙已初现雏形。王杰指着脚手架上的钢制滑轮组:"明日教你们用塔吊搬运石料,效率比人力抬扛快十倍。"他拍了拍张石匠的肩膀,"小伙子,你力气大,明天负责操作卷扬机,保管比抡大锤轻松。"

夜风掠过荒原,远处传来狼群的嗥叫。工匠们围坐在篝火旁,摩挲着王杰分发的安全帽和劳保手套。张石匠将混凝土碎块揣进怀里,低声对同伴说:"我娘总说我这辈子就该埋在城墙里,可王大人教的这些...倒像是能把月亮摘下来砌城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