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清风小筑 作品

第150章 古代老黄牛一家人是炮灰5

一个月后,天气渐冷,虽然还不到下雪的时间但寒风凛冽。陈家几人由于没有秋收的粮食,再加上借贷的债主逼债,三人也算是苟延残喘的求存。

王杰由于担心秀娘和孩子入冬后的承受能力,毕竟秀娘身子骨不是一时半会能恢复的过来。决定出发南方,和秀娘讲了经过,在征得她同意后,王杰收拾物品带领她们找了一块空地放出直升机。

几个小时后到达南己山(今南麓列岛),王杰找了一处合适的位置修建住所。此地冬季平均气温在10c左右,相对温暖,不过也会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有所波动,且湿度较大,可能会让人感觉比较湿冷。

王杰选定岛中央地势较高处,先用工程机械平整土地、开挖地基,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稳固承重。随后,他从空间中取出预制的h型钢、角钢等钢材构件,利用吊车将立柱精准吊装就位,通过高强度螺栓和焊接双重固定,搭建起房屋的竖向承重框架。接着,钢梁与桁架依次架设在立柱顶端,构成横向受力体系,辅以斜撑增强结构稳定性。最后,在框架外安装彩钢板围护结构,做好防水、保温处理,一座坚固的钢铁架构房屋便在岛上落成。

秀娘和孩子终于不用再住在帐篷里了,搬进了明亮的房间里。王杰推开厚实的钢化玻璃门,大丫和二丫立刻像脱缰的小马驹般冲进屋子,在光洁的水泥地面上转圈。绣娘抱着襁褓站在门口,指尖抚过坚固的钢梁,眼眶突然发烫——这是她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第一座真正能遮风挡雨的家。

清晨,退潮的滩涂泛着湿润的光泽。王杰背着皮质工具包,带着穿得厚实的孩子们走向浅滩。湿润的沙滩上,贝壳表面凝着细密的水珠。“这种文蛤喜欢藏在沙下。”他用小铲子轻轻刨开表层的沙,灰褐色的贝壳边缘立刻渗出清澈的海水,“用来炖豆腐,最是鲜美。”二丫蹲在礁石旁,好奇地戳着吸附在石头上的藤壶,冷不丁被突然探出的触角吓了一跳,大丫笑得前仰后合,发丝间沾着细碎的海草。

潮间带的海藻在海风中轻轻摇曳,王杰掰下几株鲜嫩的羊栖菜:“挑这种深褐色、摸着有韧性的,凉拌或者煲汤都好。”他将海藻塞进孩子们怀里的藤篮。大丫认真地在小本子上记录辨认要点,二丫则把捡到的海螺贴在耳边,试图听清里面传来的海浪声。绣娘坐在稍远处的礁石上,看着孩子们在浅滩上追逐浪花,襁褓里的婴儿也挥舞着小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当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色时,竹篓里装满了贝类与新鲜的海藻,归家路上,王杰盘算着,今晚要用新灶台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海鲜羹。

清晨的阳光斜斜照进钢铁屋,王杰往帆布背带里仔细垫好毛绒软垫,又裹上绣娘连夜缝制的防风小披风,才小心翼翼将熟睡的陈屿川放进去。“别乱跑,紧跟在我身后。”他叮嘱着已经穿戴整齐的大丫和二丫,两个孩子早就攥着小铲子在门口蹦跶。绣娘倚在门边,怀里抱着备用的棉毯和奶瓶:“记得找背风的地方,别让风直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