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为重生者提供金手指的炮灰1
金陵梅雨季的潮湿霉味正顺着窗缝渗进鼻腔,王杰在纱帽巷深处那间低矮厢房的木床上缓缓睁开眼。墙上褪色的"破四旧、立四新"标语在晨光中泛着斑驳白痕,脚下青砖地缝里钻出的苔藓带着熟悉的腥气——这是1967年8月底的金陵城,空气里浮动着山雨欲来的粘稠感。他屈指关节叩在吱呀作响的床板上,腕间嵌入皮肤的微型芯片忽然泛起幽蓝荧光。
“系统077,传输剧情。”王杰意识沟通系统。
“剧情传输启动。”机械音应声响起。空气泛起数据流的蓝光,大量信息涌入脑海。
随着信息流如潮水般涌入,一幅幅画面在王杰意识中传开。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剧情传输完成。”
周成的意识在1967年夏末的煤渣味里重启时,1987年工棚倒塌前的窒息感还卡在喉间。这个前世死于贫病交加的纺织厂工人,瞳孔里倒映着1983年报纸上林幼薇的照片——那个戴着翡翠玉镯的女企业家站在纺织厂投产仪式上,而他的名字不过是死亡名单里模糊的墨点。攥着《xxx语录》的指节发白,他蹲在朱雀巷墙根啃着冻硬的窝头,看林父戴着圆框眼镜翻译的外文典籍在台灯下泛着微光,认定那只套在林幼薇腕间的传家玉镯,是本该属于工人阶级的"革命战利品"。
抄家前夜的月光像淬了冰,周成用铅笔头在卷烟纸上书写举报信,每一笔都戳穿纸背。"林昭然私通海外敌特,藏有大量反动书籍"的墨迹未干,便塞进了巷口擦鞋童的补丁口袋。当红卫兵踹开雕花木门的轰鸣震落梁上积尘,他混在戴红袖章的人群里,趁乱攥住林幼薇甩落的玉镯,那冰凉触感让他想起前世母亲临终时的手背。
数据流跳转至几十年后的申城证券交易所,周成穿着定制西装敲击键盘的手,腕间玉镯随动作在阳光下闪过微光。这个靠空间囤积首批钢材发家的商人,在改革春风里成了报纸上的"弄潮儿",却没人知道西北戈壁滩的劳改农场里,林父咳着血翻译的《天工开物》残页被风沙掩埋,林明远没能寄出的机床改良方案烂在工棚木箱,林景和画满秦淮河的速写本成了管教的引火纸。
林家老宅的院落此刻还浸在晨雾里,紫藤花架下的林幼薇正追着白蝴蝶跑,玉镯在她腕间叮咚作响。西厢房的台灯亮到后半夜,林昭然用棉线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译本缝进棉被夹层,长子林明远在工学院宿舍偷偷绘制的涡轮图纸藏在搪瓷缸底,次子林景和把画着朝天宫飞檐的速写本塞进砖缝时,还对着妹妹的睡颜比了个噤声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