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宓 作品

第265章 灵素德馨启医途,仙谕仁风破暗局(第2页)

灵枢心中暗自思忖:这妖孽如此嚣张,定是在世间作恶已久。今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得逞。他深吸一口气,凝聚全身的力量,准备与这神秘妖孽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素问在一旁,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我们能战胜这邪恶之物,为医道的传承扫除障碍。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一道耀眼的金光突然从议事厅的屋顶直射而下,瞬间将整个议事厅照亮。在金光之中,一位身着五彩霞光的仙子缓缓浮现。仙子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无尽的智慧。“妖孽,休得放肆!灵枢、素问,为医道传承,殚精竭虑,此乃正义之举,岂容你这邪恶之物破坏。”仙子的声音清脆悦耳,却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那黑色烟雾中的狰狞面孔见状,发出一声怒吼,试图冲破金光的束缚。仙子轻轻一挥手中的拂尘,一道强大的力量瞬间将黑色烟雾驱散,那狰狞的面孔也随之消失不见。

灵枢和素问见状,赶忙向仙子行礼:“多谢仙子相助。不知仙子尊姓大名,为何会在此处出现?”仙子微微一笑,说道:“吾乃医仙山的守护仙子。这世间医道,本应是造福苍生的光明之道。但近些年来,一些邪恶势力妄图掌控医者,利用医术谋取私利,致使医道蒙尘。你们二人对医德的重视,让我看到了医道复兴的希望。”

灵枢问道:“仙子,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彻底清除这些邪恶势力,让医道重归正道?”仙子神色凝重地说:“你们需制定一套完整的医德规范,并将其传播至天下医者。同时,要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医道传承者,让他们成为医道的中流砥柱。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心怀苍生,坚守信念,必能克服万难。”

素问接着问道:“仙子,您所言的医德规范,具体涵盖哪些方面最为紧要呢?毕竟这世间医者万千,病症与患者情况更是繁杂。”仙子目光温和地看向素问,解释道:“医德规范,首重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贫富,皆应全力救治。再者,诚信乃行医之本,诊断、用药绝不可欺瞒。此外,同行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亦是医道昌盛之关键。”灵枢点头,若有所思:“仙子所言极是,只是推行起来,怕诸多医者一时难以转变观念。如今世风日下,不少医者已习惯追名逐利,骤然要他们恪守医德,怕是会有诸多抵触。”仙子微笑着鼓励:“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你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会有越来越多医者追随。以你们的威望与德行,定能为医道树立典范,引领众医者回归正途。”灵枢和素问对视一眼,坚定回应:“多谢仙子提点,我等定全力以赴。纵有千难万险,也定要让医德之光普照医道。”

素问点头道:“仙子所言极是。我们定会竭尽全力,不负仙子所望。只是这医德规范,具体该如何制定,还望仙子能给予指点。”仙子轻轻点头,手中出现一本散发着光芒的书籍,递给灵枢和素问:“此乃《医德宝鉴》,其中记载了古今医道大德们的医德准则和行医之道。你们可参考此书,结合当下世情,制定出适合的医德规范。”

灵枢和素问接过书籍,感激不已。仙子又叮嘱道:“切记,在推行医德规范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阻力。但你们要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若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可前往医仙山寻求帮助。”说罢,仙子化作一道光芒消失不见。

灵枢和素问捧着《医德宝鉴》,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们开始日夜研读,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医德规范。规范中明确规定,医者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诚实守信,不夸大疗效,不谋取私利;对待同行,要相互尊重,共同进步。为了让这套医德规范深入人心,灵枢和素问决定在医馆内率先推行。他们召集了医馆内的所有医者,召开了一场庄重的会议。灵枢站在众人面前,神色严肃地说:“诸位同仁,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推行一套全新的医德规范。医道,乃救人之道,医德,乃医道之魂。从今日起,我们医馆的每一位医者,都必须严格遵守这套规范,若有违反,定将严惩不贷。这医德规范,并非凭空而来,它是我们对医道传承的深刻理解,是对每一位患者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披上这医者的长袍,便担起了生死之责,若失医德,何以为医?”

一位年轻的医者站起身来,问道:“灵枢前辈,这套规范固然重要,但在实际行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患者病情危急,却无力支付医药费,我们该如何处理?”灵枢微微一笑,说道:“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乃我们的天职。若遇到此类患者,我们应先全力救治,至于医药费,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减免,或寻求其他解决办法。绝不能因为钱财而见死不救,这是我们作为医者的底线。我们行医,本就是为了济世救人,若因资费问题放弃患者,那与医者初心背道而驰。况且,我们医馆也可尝试联合各方慈善力量,为贫困患者寻得出路。我们不能让金钱成为患者与健康之间的阻碍,这不仅关乎个人医德,更关乎医馆乃至整个医道的声誉与未来。”医者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又有一位医者提出疑问:“那若是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患者,故意刁难我们,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素问轻声说道:“医者应以宽容之心对待患者。患者在患病之时,心情本就烦躁,我们应多理解他们,耐心解释。若实在无法沟通,也不可与患者发生冲突,可寻求其他医者或管理人员的帮助。患者因病痛折磨,情绪失控在所难免。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非与患者争一时之气。以柔克刚,用耐心和医术化解矛盾,方为良医之道。若与患者针锋相对,不仅无法解决问题,更会寒了患者的心,败坏医道名声。我们要用医德去感化患者,让他们在病痛中感受到医者的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