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意外的相遇(第2页)

沈砚之看着她发间的碎钻发卡,那是去年她生日时自己送的。而沐红颜今天戴的,是同款不同色的祖母绿款。两个女人,一个带着他少年时的温度,一个携着商业战场的锋芒,在他的世界里奇妙地重叠。

\"阿玉,\"他忽然开口,\"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在理想和...重要的人之间做选择...\"

阮玉转身的动作顿住,窗台上的红玫瑰正悄悄绽放。她想起今早路过沈氏集团,看见沐红颜倚在他办公室门口,手里捧着的,正是和自己花瓶里同款的红玫瑰。

\"商业联姻的话,\"她忽然轻笑,指尖划过他西装上的褶皱,\"至少要找个会熬陈皮粥的。\"门轻轻合上,沈砚之听见她哼着童年的歌谣,那是奶奶哄他们睡觉时的调子。

电脑屏幕忽然弹出沐红颜的消息:\"沈总,合作合同我加了条附加条款——康养中心的护理团队,必须由苏氏派驻。\"末尾附了张照片,是她站在慕尼黑医院前,身后是成片的红玫瑰。

沈砚之靠进真皮椅,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远处的钟楼敲响十二点,他忽然想起,阮玉的生日,和沐红颜的,只差一天。两个女人,像他商业版图的两极,一极是青梅竹马的温柔,一极是强强联合的锋芒,而他站在中间,忽然分不清,哪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

第四章微妙平衡

周末的苏氏医疗总部,沐红颜看着玻璃幕墙映出的沈砚之,他正在和工程师讨论光缆改造方案。腕间的翡翠镯子碰到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惊飞了窗外的麻雀。

\"沐总监对周氏的项目,似乎格外上心。\"行政助理递来咖啡,目光落在她办公桌上的相框——那是二十年前,一个小女孩抱着穿白大褂的医生,背景是地震灾区的临时医疗站。

沐红颜指尖划过相框里母亲的脸,那年她八岁,跟着做志愿者的母亲在废墟里穿梭。而沈砚之的童年,是在老宅的天井里,和阮玉一起数星星,听奶奶讲《本草纲目》。

手机弹出阮玉的朋友圈,是张插花图,青瓷瓶里的红玫瑰旁,多了枝白色的洋桔梗。配文是:\"有些花,适合开在温室;有些花,适合长在旷野。\"

她忽然想起在咖啡厅看见的场景:阮玉帮流浪猫包扎时,沈砚之的眼神里有她从未见过的柔软。那种温柔,和他看商业数据时的锐利,形成奇妙的反差。

\"沐总监,沈总问您要不要一起吃午餐。\"助理的声音打断思绪。沐红颜看着镜中的自己,补了补口红——豆沙色,和阮玉今天涂的颜色一样。

餐厅里,沈砚之正在给阮玉夹菜,动作自然得像呼吸。沐红颜坐下时,注意到阮玉面前的豆腐羹,正是沈砚之最爱吃的,而自己面前的牛排,七分熟,配黑胡椒汁——是她在德国时的习惯。

\"苏氏在东南亚的养老院,用的是智能护理系统?\"阮玉忽然开口,汤匙在碗里划出涟漪,\"奶奶临终前说,机器再好,也比不上人握着手的温度。\"

沈砚之的筷子停在半空,沐红颜看见他眼底闪过一丝痛楚。那是他们在慕尼黑时,他接到奶奶病重通知的神情。

\"所以我们的康养中心,会配备专业的护理团队。\"沐红颜忽然笑了,指尖划过沈砚之面前的橙汁,\"就像沈总无论多忙,都会回家陪阮小姐吃饭一样。\"

餐厅的水晶灯突然闪烁,阮玉看见沐红颜腕间的翡翠镯子,和自己从小戴的银锁,在光线下交相辉映。那把银锁,是沈砚之奶奶给未来孙媳妇的见面礼,而翡翠镯子,是沐红颜母亲的遗物。

买单时,沈砚之的信用卡和沐红颜的黑卡同时递出。收银员笑着接过沈砚之的卡,说:\"沈先生是我们的vip,这单算积分。\"沐红颜看着他签字时的笔迹,和阮玉笔记本上的涂鸦,有着相似的弧度。

走出餐厅,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阮玉忽然想起,那年沈砚之出国前,在巷口种下的两棵玫瑰,一棵红,一棵白。如今,红玫瑰开在他的书房,白玫瑰,却在沐红颜的办公室盛放在水晶瓶里。

手机震动,家族群里弹出消息:下周的慈善晚宴,沈砚之和沐红颜被列为\"年度商业搭档\"。阮玉看着照片里两人并肩而立的模样,忽然发现,沐红颜的旗袍开衩,和自己今天穿的连衣裙裙摆,有着相同的弧度。

夜风带来远处的钢琴声,是《致爱丽丝》的旋律。沈砚之看着身边的两个女人,忽然明白,有些缘分,早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伏笔——当阮玉在老宅天井数星星时,沐红颜正在地震灾区看流星;当他在斯坦福算数据模型时,两个女人,一个在实验室研究智能护理系统,一个在中药房学熬陈皮粥。

而此刻,三个灵魂在商业与情感的交织中,形成微妙的平衡。就像他办公桌上的青瓷瓶与水晶瓶,一个盛着人间烟火,一个映着商业蓝图,共同在他的世界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第五章暗涌流动

慈善晚宴的红毯上,沈砚之伸手搀住沐红颜的腰,旗袍开衩处的肌肤触感细腻,却不及记忆中阮玉帮他擦汗时的温度。镁光灯闪烁间,他看见观众席后排,阮玉穿着淡蓝色连衣裙,手腕上的银锁在暗处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