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集 广播室的电流童谣(第2页)
磁带走到末尾时,童声渐渐被密集的电流杂音吞没。阿玉以为它会像普通录音带那样归于寂静,却看见钟华突然站起身,指着录音机连接的示波器——那是施工队留下的旧仪器,屏幕上的波形正随着杂音剧烈跳动。起初只是混乱的曲线,像风吹乱的蛛网,直到最后一圈磁带绞紧,波形突然稳定下来,形成一道连绵起伏的弧线。
"滇藏线。"钟华的声音有些发哑,他从背包里翻出手机,点开旅行时的车载记录仪文件夹。屏幕上跳出的海拔曲线图,此刻正与示波器上的波形完美重合:波峰对应着米拉山口的5013米,波谷凹陷处是澜沧江峡谷,甚至连途经某个小镇时短暂的海拔波动,都在声波图上留下了对应的折角。他们曾在那座小镇的茶馆里歇脚,老板娘端来的酥油茶上漂着金黄的奶皮,而现在,那段车程的海拔数据,竟以杂音的形式封存在1976年的磁带里。
阿玉伸手触碰示波器的屏幕,指尖划过波峰时,突然听见广播室的窗户发出轻微的震动。她转头望去,夕阳正穿过新建地铁站的玻璃幕墙,在对面的砖墙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光斑移动的速度,恰好和他们开车翻越东达山时,云影掠过路面的速度相同。钟华不知何时走到了窗边,手里还捏着那盘磁带,塑料外壳在光线下透出琥珀色的纹路,像凝固的树脂。
"你看这磁带的纹路。"他把磁带举到光前,磁粉涂层上的划痕在阳光下显影出细密的线条,"像不像纳木错的星轨?"阿玉凑近细看,那些随机的划痕竟真的组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勺柄弯曲的角度,和他们在圣象天门拍的星轨照片完全一致。更惊人的是,在北斗七星的下方,磁粉脱落形成的空白处,隐隐勾勒出涠洲岛火山口的轮廓,连边缘的喷气口都清晰可辨。
录音机突然发出"咔哒"声,是磁带彻底走完的提示音。但这一次,杂音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像是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同时说话。阿玉闭上眼睛,听见了混合的声响:驼铃的叮当、冰裂的咔嚓、车载记录仪的电子音、祖母绣针穿过布料的轻响,还有那个1976年的童声,在所有声音的间隙里,又开始轻轻哼唱《摇啊摇》。
钟华把磁带从录音机里取出时,发现盒盖内侧用铅笔写着行小字,被岁月磨得几乎看不清。他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倾斜着照向盒底,终于辨认出那行字:"潮汐与星轨同频"。字迹很淡,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道,让他想起祖父航海日志里最后一页写的话——"真正的航线不在海图上,而在浪与星的共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