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41集:《科技伦理与社会信任重建》(第2页)

林深示意团队成员打开全息投影,三维立体的神经元模型在众人眼前缓缓旋转。"王大爷,您看,这是我们研发的老年痴呆干预系统。"他操控着光标指向大脑海马区,"通过纳米级电极刺激记忆神经元,目前在临床实验中能让早期患者的记忆衰退速度减缓60%。"

全息影像里出现了一位笑容灿烂的老奶奶,正在辨认老照片上的家人。"这位是去年接受治疗的陈奶奶,现在已经能记住孙子的名字了。"林深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所有实验方案都经过伦理委员会七轮审查,包括三位患者家属代表参与投票。"

在基因编辑实验室,透明培养皿里跳动的心肌细胞引起一阵小声惊叹。负责该项目的张博士特意准备了两套操作演示——一套符合伦理规范的治疗性编辑,另一套是被严格禁止的生殖细胞编辑。"大家看,治疗性编辑就像给受损细胞打补丁,而生殖细胞编辑会改变整个基因库,这就是我们绝对不碰的红线。"她指着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全球基因编辑伦理公约的条款。

那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突然捂住嘴,眼泪无声滑落。张博士递过纸巾,轻声说:"我们理解您的痛苦。正因为有这样的悲剧,我们才建立了二十四小时伦理监控系统,任何实验偏离规范都会自动报警。"她打开监控后台,密密麻麻的红色预警线像一张安全网,"您看,这是上周自动拦截的一次违规操作尝试,涉事研究员已经停职接受调查。"

参观队伍里渐渐响起议论声。周明举着相机,镜头从紧张的安保人员转向正在认真记录的小学生。当看到伦理委员会成员激烈争论某个实验方案的场景时,他的手指在快门上犹豫了片刻。

中午的交流会上,王大爷率先举手:"小林啊,你们那个Ai诊断系统,会不会像新闻里说的那样,为了省钱故意误诊?"

林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调出系统的决策日志:"这是过去一年的诊断数据,每次Ai给出结论后,都有三位医生进行复核。当Ai与医生判断不一致时,会自动启动第三方会诊。"他指向一组对比曲线,"您看,有人工复核的误诊率是0.3%,比纯人工诊断的2.1%还低。"

周明突然站起来:"林主任,据我所知,你们实验室三年前有个项目因伦理问题被叫停,为什么从未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