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集:《科技伦理的宗教对话》(第2页)
坐在角落的印度教学者施瑞达har摇了摇头,他脖子上的三股线代表着生命的三个阶段:"在瓦拉纳西,我们相信死亡是解脱的开始。去年有硅谷公司想在恒河边建临终关怀中心,用vr技术模拟轮回场景,这简直是对摩克沙的侮辱。"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女儿发来的信息,她正在波士顿攻读生物伦理学博士。
明心法师转动着念珠,想起去年在iCu病房的经历。一位信徒临终前要求拔掉呼吸机,家属却坚持使用人工智能生命维持系统。"弟子问,何为善终?"他看向众人,"佛陀说'生老病死皆苦',但苦的根源,是执念还是技术?"
张教授的平板电脑突然亮起警报,是医院发来的紧急通知——他们治疗的那个基因编辑婴儿出现排异反应。他起身致歉时,注意到陈修女正在用念珠轻敲机器人的传感器,仿佛在为机器祈福。
三、深夜的对话
晚餐后的茶歇在露天庭院举行。月光透过全息投影装置,在地面投射出不同宗教的星空图。艾萨克拉比正在给年轻的佛教徒讲解《塔木德》中关于"拯救生命"的段落,他手机里存着孙女的照片,那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去年接受了基因治疗。
"你们在胚胎阶段就修改基因,和堕胎有什么区别?"一位福音派牧师突然发问。张教授放下茶杯,调出三维基因图谱:"我们修改的是致病基因,就像从麦粒里挑出稗子,这在《马太福音》里,难道不是允许的吗?"
阿卜杜拉长老的学生穆罕默德突然插话,他的智能眼镜实时翻译着每个人的话:"《古兰经》说'他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代治不是改造。"他展示着手机里的视频——迪拜的人工降雨系统正在工作,云层中穿梭的无人机拖着银色的碘化银焰条。
明心法师指着不远处的荷花池,那里的睡莲是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蓝色品种:"三十年前,我们寺里的荷塘只种粉色睡莲,因为佛经里说那是观音的莲花座。直到有个盲人香客摸到花瓣,说这蓝色像他记忆里的天空。"
陈修女突然接到医院电话,那个植物人在凌晨三点停止了心跳,家属最终同意关掉机器。"他弥留时,机器人的传感器显示他的心率和我诵经时的频率一致。"她在胸前划着十字,"或许科技和信仰,都在寻找同一个终点。"
四、共识的微光
最后一场论坛讨论基因编辑的全球准则。组委会准备了十二种语言的表决器,每个座位前的显示屏上都有实时翻译。当提到"禁止编辑人类生殖细胞"时,阿卜杜拉长老按下了反对键,他的理由是:"在阿曼,我们用类似技术拯救了濒危的阿拉伯羚羊,为什么不能用在遗传病上?"
艾萨克拉比的手指悬在按钮上,他想起上周在特拉维夫医院,那个携带乳腺癌基因的孕妇跪在他面前,求他允许她做基因编辑。"《塔木德》说'凡拯救一命,即拯救全世界',但我们要拯救的,是现在的人,还是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