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99集:《科技伦理与人类共同命运》(第2页)

“也许我们都搞错了。”一直沉默的印度伦理学家阿玛尔忽然开口,他面前摊着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复杂的符号,“我们总在纠结条款的措辞,却忘了最根本的问题——当科技的力量已经能重塑世界,人类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守住底线?”

这句话像颗石子投进死水。林砚之想起上周收到的匿名邮件,附件里是某跨国公司的内部文件,他们计划在深海热泉区投放合成微生物开采稀土,却故意隐瞒了这些微生物可能破坏海洋碳循环的风险。而更让她心惊的是,文件末尾的审批人名单里,有三位是各国科技伦理委员会的委员。

“去把第12版草案调出来。”林砚之忽然站起身,全息投影的光芒在她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那版里有段被删掉的序言,关于人类第一次登月时的转播画面——全球六亿人同时抬头仰望,那一刻没有国家,没有宗教,只有‘我们’。”

凌晨五点,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会议室里终于响起了打印机的嗡鸣。新的草案删掉了70%的技术性条款,却用整整三页纸描述了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征服自然,不是垄断资源,而是让每个新生儿都能公平地享有技术进步的红利,让地球的生态链能在科技干预下依然保持平衡,让人类文明的火种既能照亮脚下的土地,也能尊重宇宙间可能存在的其他智慧。

当林砚之在宣言的最后一页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手腕忽然传来一阵震动。是女儿发来的全息消息,背景是实验室的培养皿,里面跳动着荧光绿的神经元——那是她参与研发的渐冻症治疗芯片,刚刚通过了伦理审查。“妈妈,”女儿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我们在芯片里加了个小设计,它永远不会读取患者的记忆,只会专注于修复神经。”

上午九点,联合国大会堂座无虚席。林砚之站在发言席上,看着台下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代表们,忽然想起阿玛尔说过的话:伦理不是枷锁,而是人类文明在黑暗中摸索时,彼此传递的那束光。当宣言的内容通过同声传译传遍大厅,当各国代表依次走上前签字时,她注意到一个细节——美国代表在签下名字前,悄悄划掉了“防御性Ai武器例外条款”旁的备注;梵蒂冈的主教在签字时,指尖在“人类共同命运”那行字上停留了很久;而肯尼亚的代表,在落笔时眼里闪着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