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09集:《人体增强的竞技公平》(第2页)

林深在档案室翻到了更惊人的证据。一份2019年的运动员体检报告显示,苏芮的肌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这与她现在超强的肌肉爆发力形成矛盾——除非她的肌肉细胞结构被人为改造过。“正常情况下,肌肉力量增强会伴随肌红蛋白升高,就像发动机功率越大,油耗越高。”运动医学专家指着报告上的曲线图,“但她的身体像台永动机,违背了基本的生理规律。”

支持苏芮的声音同样响亮。某体育品牌的广告里,她站在阳光下说:“科技让人类突破极限,这难道不是奥林匹克精神吗?”社交媒体上,#基因编辑也是训练#的话题阅读量突破十亿,有人贴出古希腊运动员服用蘑菇增强耐力的史料,证明“技术辅助”自古就有。

转折点出现在一名退役运动员的公开信里。38岁的马克曾是短跑名将,因跟腱断裂退役,他在信中写道:“我花了十年时间,把起跑反应从0.23秒练到0.19秒,每进步0.01秒都像在地狱里挣扎。如果基因编辑能让任何人一夜之间超越我,那我的十年算什么?”这封信被翻译成42种语言,在运动员群体中引发共鸣。

国际奥委会成立的伦理委员会里,林深第一次见到了苏芮本人。她摘下墨镜时,眼下的黑眼圈清晰可见。“我妈妈是清洁工,爸爸在工地受伤后就没再工作。”她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哭腔,“韦恩说,这是我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窗外的雨敲打着玻璃,像无数双质疑的眼睛。

争论持续了整整六周。非洲国家代表坚持“零容忍”,认为基因编辑会让贫穷国家的运动员永无出头之日——他们连专业跑鞋都买不起,更别说昂贵的基因编辑技术。欧洲代表则主张设立“技术分级联赛”,允许基因编辑运动员在特定赛事中竞争。

林深在深夜的会议室里画出了一条红线。“禁止可遗传的基因改造,这是为了防止‘基因贵族’的出现。”他指着白板上的条款,“赛前六个月内禁止侵入性身体增强,给自然训练留下空间。”最关键的一条是“自然潜能极限”的定义——以过去十年该项目的最好成绩为基准,允许5%的波动,超过这个范围就需接受严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