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集:《深海基因库的垄断危机》(第2页)
助理犹豫了一下:“他们毕竟是学术机构,这样会不会——”
“学术机构?”艾伦嗤笑,“去年他们发表的深海海绵基因论文,被制药公司用于开发抗癌药物,获利23亿,分了陈砚团队一分钱吗?”他走向电梯,“道德不能当饭吃,尤其是在深海。”
电梯门合上的瞬间,陈砚的邮件弹进系统:“我们已联合全球142家科研机构,向联合国提交《深海基因资源共享倡议》,要求重新定义深海基因的权属。”
艾伦的眼神沉了下去。
二、深海法典
联合国海洋署会议室的圆桌旁,三十七个国家的代表正激烈争论。陈砚站在投影幕前,身后是深海热液区的实时影像——管水母的荧光在黑暗中织成网络,像无数跳动的星辰。
“这些生物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中生存了上亿年,发展出独特的基因机制。”她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出基因序列图谱,“蓝域生物申请专利的深海嗜压菌基因,能让微生物在千倍水压下存活,这对开发耐压材料、治疗减压病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他们的专利条款规定,任何研究机构使用该基因都需支付每克样本20万美元的授权费。”
美国代表敲了敲桌子:“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动力。如果企业无法从研发中获利,谁还会投入深海探索?”
“但深海不是企业的试验场。”肯尼亚代表反驳,“去年我们国家的渔民因赤潮损失惨重,陈博士团队发现蓝域专利库里的某种藻类基因能抑制赤潮,但对方拒绝授权。这不是商业问题,是人命问题。”
争论持续到深夜,陈砚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走出会议室,走廊尽头的自动贩卖机旁,俄罗斯海洋研究所的伊万正对着一罐咖啡叹气。
“他们不会轻易让步的。”伊万递给她一罐热可可,“蓝域在各国议会的游说资金,比我们的科研经费还多。”
陈砚望着窗外的联合国大厦,灯光在夜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我去马里亚纳海沟时,看到过一种虾,它们的幼体在热液喷口的高温与海水的低温间反复穿梭,基因里进化出能瞬间调节体温的机制。那种适应力,是地球给所有生命的礼物,不该被锁进专利保险柜。”
伊万沉默片刻,打开加密文件夹:“我们找到了蓝域的内部文件。他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垄断全球所有深海热液区的基因资源,然后通过专利授权控制70%的生物医药和环保技术市场。”
陈砚的手指停在热可可罐的拉环上:“必须阻止他们。”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砚团队开始了一场横跨三大洲的游说。在挪威的峡湾,他们向渔业部长展示深海鳕鱼基因被专利化后,当地渔民可能面临的天价授权费;在巴西的雨林实验室,他们与生物学家们彻夜讨论土着部落传统医药知识被跨国公司专利化的前车之鉴;在印度的贫民窟诊所,医生们握着他们的手说:“那些能救命的基因,不该有价格标签。”
当陈砚带着122个国家的联合签名回到联合国时,艾伦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屏幕上,他举着一支装有透明液体的试管:“蓝域生物成功从深海火珊瑚基因中提取出新型抗生素,将在明年上市,定价每支3000美元。这是对人类健康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