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集:《可再生能源的伦理供应链标准》(第2页)
林宇耐心地解释着:“王总,您看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发展,如果我们这些做绿色能源的企业自身都存在这么严重的伦理问题,以后消费者怎么信任我们呢?而且从长远来看,改进工艺、保障权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呀。”
可王总根本听不进去,只是敷衍地应付着,最后甚至下了逐客令。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企业也屡屡发生,很多企业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做出改变,觉得遵循这个标准会增加成本,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团队成员们有些气馁,陈峰无奈地说:“难道我们这么辛苦做出来的标准就要这样被束之高阁了吗?”林宇却坚定地说:“不会的,这只是开始,我们要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标准的重要性,让社会来推动企业去执行。”
第四章:舆论风暴
为了让《可再生能源伦理供应链标准》得到更多关注,林宇他们决定借助媒体的力量,将绿色能源生产背后的那些伦理污点公之于众。
他们联系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环保媒体,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和图片,很快,一篇篇关于太阳能板、风电设备生产过程中高污染以及劳工权益问题的报道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上。
一时间,舆论哗然,民众们纷纷对那些企业的行为表示愤慨,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声讨的热潮。“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绿色能源背后竟然这么脏啊!”“那些企业太不负责任了,只顾赚钱,不顾环境和工人死活。”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
一些环保组织也站了出来,支持林宇他们制定的标准,呼吁企业尽快做出改变,遵守伦理道德,真正让绿色能源成为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助力。
在舆论的压力下,一些原本抵触的企业开始动摇了,他们意识到如果继续无视这些问题,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声誉危机,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形象。
第五章:转机出现
面对舆论的压力,部分企业主动找到了林宇的团队,希望能深入了解一下《可再生能源伦理供应链标准》,看看如何能够符合要求。
其中一家中型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老板李总,亲自来到了绿能未来公司。他诚恳地对林宇说:“林总啊,之前是我目光短浅了,只想着成本和利润,没考虑到这么深远的影响。现在舆论压力这么大,我也想好好整改一下企业,您给我讲讲这标准具体该怎么落实吧。”
林宇热情地接待了他,然后让赵磊详细地给李总介绍了碳排放降低的技术改造方向,以及可以采用的一些环保工艺。陈峰则针对原材料开采环节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公开方式做了说明,还分享了一些其他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案例。张悦从法律角度,告知李总保障劳工权益需要注意的法律要点和合同规范等内容。
李总听得很认真,不时还提出一些疑问,离开的时候,他握着林宇的手说:“我回去就着手整改,争取尽快达到标准要求,也算是为咱们绿色能源行业出一份力。”
有了李总这个开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起来,纷纷向林宇的团队咨询标准执行的事宜,整个行业似乎开始有了转变的迹象。
第六章:艰难前行
虽然有了企业愿意做出改变,但实际的整改过程却困难重重。
对于要降低碳排放,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更新生产设备、采用新的环保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的企业为了筹集资金,甚至不得不缩减其他业务板块,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
而在保障劳工权益方面,一些习惯了粗放管理的企业,要改变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劳工保障体系,也遇到了内部的阻力。比如有的车间主管觉得增加了太多繁琐的流程,影响工作效率,对新的规定执行起来很不积极。
林宇他们的团队也没有闲着,他们四处奔走,帮助企业联系一些可以提供低息贷款的金融机构,协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同时,还组织了多场关于劳工权益保障和企业管理的培训讲座,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都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