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46集:《虚拟教育的伦理参与平等》

数字鸿沟下的课堂

林舟第一次见到那台银灰色的vr头显时,手指在布满划痕的塑料外壳上摩挲了很久。阳光透过教室后排的窗户斜切进来,在设备表面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昨晚在梦里看见的星河。

"林舟,发什么呆呢?"前排的张昊突然转过头,头盔式头显的线缆在桌角绕了三圈,"快登虚拟实验室啊,李老师说今天要解剖虚拟蓝鲸呢。"

他慌忙点头,把借来的旧款头显扣在头上。设备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鸣,镜片上迅速凝结起一层水雾——这是教导主任从仓库翻出来的淘汰品,每次使用前都得用眼镜布擦三遍。当同学们已经在虚拟海洋里触摸蓝鲸光滑的皮肤时,他的视野里还漂浮着紊乱的像素块。

"你的设备又延迟了?"耳机里传来李老师温和的声音。这位戴着金边眼镜的生物老师总是在虚拟场景里穿一件海蓝色的实验服,"别着急,我把你的视角调到主屏幕同步播放。"

林舟盯着眼前卡顿的画面,看见虚拟蓝鲸的尾鳍在视网膜上裂成无数碎片。上周家长会时,妈妈攥着皱巴巴的收入证明在教务处走廊站了整整两小时,才换来这台旧设备的租赁权。而前排的张昊早就用最新款的全息投影头显,能在课桌上投射出半米高的立体模型。

下课铃在现实世界里响起时,虚拟海洋的浪涛声还在耳机里嗡嗡作响。林舟摘下头显,发现镜片内侧又蒙上了一层水汽,他下意识地往袖口蹭了蹭,却在布料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灰痕。

"喂,一起去食堂吗?"张昊的声音从设备嗡鸣里钻出来,他正把折叠式头显往书包里塞,"今天的虚拟营养配餐系统更新了,据说能模拟米其林餐厅的味道。"

林舟摇摇头,把旧头显小心翼翼地放进特制的绒布袋里。这个由学校统一发放的收纳袋上印着"虚拟教育普及工程"的烫金标语,边角已经磨得发白。"我得先把设备还到管理处,下午有节传统课。"

张昊夸张地皱起眉:"都什么年代了还上传统课?连历史老师都用vr带我们去看兵马俑了。"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们班还有人用手机上课?那玩意儿能看清分子结构吗?"

走廊里的电子屏正在播放教育新闻,画面里的教育部长正戴着最新款头显,在虚拟课堂里与山区学生击掌。"截至今年三月,我国vr课堂覆盖率已达89.7%,"主播的声音清脆悦耳,"教育信息化2.0时代,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

林舟加快脚步穿过走廊,绒布袋里的设备随着步伐轻轻撞击着他的后背。上周数学测验,全班只有他用纸质试卷,监考老师盯着他用钢笔演算的样子,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

教育公平促进委员会的办公室在行政楼顶层,窗外正对着学校的vr设备仓库。苏芮把第七份投诉信推到会议桌中央时,玻璃幕墙外正有辆配送车在卸最新批次的全息投影仪。

"第三中学有17名学生家长联名反映,"她用红色记号笔在信纸上圈出重点,"学校把物理实验课全部改成vr沉浸式教学,但贫困生只能用基础款设备,连三维坐标系都显示不全。"

坐在对面的老周推了推眼镜,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我们收到的投诉里,有32%涉及设备差异导致的课堂参与度不均。上周甚至有家长投诉,说孩子因为用旧款设备被起外号叫'像素人'。"

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苏芮起身去倒咖啡时,瞥见隔壁会议室正在开虚拟教育成果展示会。大屏幕上,一群戴着统一头显的学生正在虚拟太阳系里漫游,解说员激动地介绍着"教育技术如何打破地域限制"。

"问题不在技术本身。"她把黑咖啡放在老周面前,"去年我们调研了12个试点城市,发现vr课堂普及率每提高10%,教育资源分配的基尼系数就上升0.03。"苏芮点开电脑里的柱状图,"重点学校的生均vr设备投入是普通学校的7.2倍,这种差距正在形成新的教育鸿沟。"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实习生小陈抱着一摞文件闯进来,额头上还沾着虚拟会议系统的投影光斑。"苏主任,这是各区县提交的vr设备采购清单,您看——"她突然停住话头,注意到会议桌上的投诉信,"又是因为设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