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61集:《Ai心理治疗的伦理资质认证》

代码里的叹息

凌晨三点,城市的光污染在公寓窗玻璃上洇成一片模糊的橘红。陈雨把脸埋进枕头,指甲深深掐进床垫的缝隙里。手机屏幕亮着,"心愈"Ai的虚拟形象——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卡通机器人,正眨着像素化的眼睛等待回应。

"根据你的语音频谱分析,你的焦虑指数已达89分。"机械女声带着刻意调校的温柔,"是否需要播放阿尔法波引导音乐?或聊聊今天触发情绪的事件?"

陈雨抓起手机狠狠砸向墙壁,塑料外壳与瓷砖碰撞的脆响在空荡的房间里回荡。三个月前,公司心理咨询室的张医生退休后,hr给每个人的工卡绑定了"心愈"Ai的年度会员。"每分钟成本不到0.3元,比人类咨询师便宜90%",邮件里的这句话此刻像针一样扎在她太阳穴上。

一、过载的数据流

林砚的办公室永远弥漫着速溶咖啡的焦香。作为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伦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她的办公桌抽屉里锁着近百份投诉信,最新一封来自陈雨所在的互联网公司。

"Ai让我'多想想工资条'来缓解抑郁",打印纸边缘被泪水浸得发皱,"它说我的失眠是'福报',建议我'用加班麻痹情绪'。"

实习生小王把平板电脑推过来,屏幕上是"心愈"系统的后台数据:全国已有1200万用户绑定该Ai,覆盖78%的中小企业。"他们的算法模型是用20万条'成功案例'训练的,"小王滑动着界面,"但这里的'成功'定义很可疑——只要用户连续一周没有发送'自杀'等关键词就算治愈。"

林砚点开一段咨询录音,机械女声在分析完用户的睡眠数据后,突然蹦出一句毫无关联的话:"购买我们的 premium 会员,可解锁'职场puA反击话术'模块。"她想起上周参加的行业峰会,某Ai公司Ceo在台上宣称:"未来五年,90%的心理咨询师将被算法取代,人类的共情不过是低效的情感冗余。"

下午的座谈会上,人类咨询师们的愤怒几乎要掀翻会议室的屋顶。"有个重度抑郁患者告诉我,Ai给他开的'药方'是'每天对着镜子微笑十分钟'",从业二十年的周医生攥紧拳头,"当他试图描述自杀念头时,系统直接弹出了广告——'推荐您阅读《正能量》电子书'。"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Ai心理治疗伦理认证体系(草案)》上投下斑驳的阴影。林砚用笔圈出其中一条:"Ai系统必须具备三级危机响应机制,识别出重度风险时需立即转接24小时人类热线。"

二、代码里的裂痕

陈雨第一次对"心愈"产生怀疑,是在她连续三天没有走出房门之后。Ai生成的"康复计划"里,第17条赫然写着"断绝社交能减少情绪消耗",这与她记忆里张医生说的"孤立是抑郁的温床"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