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共振余波与认知迷宫(第2页)
"我们需要建立认知防火墙。"林璃提出大胆设想,将银河联邦的集体意识比作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利用叙事滤波器的原理,把不同文明的核心认知逻辑转化为防护程序,抵御高维认知的无序入侵。"但实施过程困难重重,每个文明的认知体系都如同独特的操作系统,强行统一防护标准只会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科研团队开始尝试新方法。他们将人类文明的哲学思辨、机械文明的算法框架、能量生命体的混沌韵律、硅基文明的晶体逻辑,分别转化为不同频段的认知谐波。这些谐波不是用来对抗高维影响,而是作为缓冲层,在文明意识与能量通道的信息冲击间构建过渡区域。
在调试过程中,林璃意外发现了新线索。当将各个文明的认知谐波按照暗能量谜题的几何结构排列时,这些谐波产生了二次共振。这次共振释放的不是破坏性能量,而是形成了类似神经网络突触的连接结构。"我们一直把高维影响视为威胁,"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但如果这些紊乱是高维存在引导我们重构认知的阵痛呢?"
林夏的舰队在被困的第七天,意外触发了新的发现。当船员们将各自的思维波动通过谐波发生器同步时,那些扭曲的空间结构突然开始重组。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不同维度的认知模式如同拼图般相互嵌合,三维的空间概念、四维的时间流动、五维的可能性分支,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图谱。
"我们需要主动拥抱这种认知重构。"林夏向银河议会发回紧急建议,"就像婴儿学习走路时的跌撞,文明提升维度认知也必然经历混乱。"他提议建立"认知训练场",利用能量通道的可控信息冲击,帮助各个文明逐步适应高维思维方式。
星痕学院率先响应,将废弃的时空裂隙改造为特殊的训练空间。在这里,学员们会经历刻意设计的认知混乱:物体在三维空间突然消失又在四维方向重现,因果关系出现倒置,逻辑推理产生自相矛盾的结果。通过不断适应这些违反常识的现象,学员们的思维逐渐产生"维度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