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囊中羞涩(第2页)
已经被折腾得半死不活的男孩幽幽地问道:
“你干嘛要救我?”
“小小年纪的为什么要想不开?明明这么痛苦,你还是想死吗?”
男孩的嗓音十分沙哑:
“你把我救活了,那我不是白遭罪了……我也没想到这么疼……”
“到底怎么了?难不成有人顶替了你,抢走了你的财产、你的地位、你的爱人,还反过来陷害你吗?”
“狗屁。你说的……那都是小说的剧情……我遭的罪,那才叫罪。”
“咋了?”
“我爹。”
“难不成他赌钱又喝酒、发了疯就拿刀追着你砍,还天天拿棒槌打你亲妈?”
“胡吊扯。你说的那些比不过我遭的罪。”
“那你说。”
“我认真考了试,老师都表扬我,我爹他……他翻脸不认账……扯什么,‘还有进步空间’……还扯什么,‘就算给你花钱、也不会让你花钱去玩’……呜呜呜……”
“坚强”的男孩终于嚎啕大哭。
“我以为是什么事情呢……”
“你懂什么……我打架逃学了小半辈子,难得认真学习一回……我爹就这么对我……”
“唉,那我走了,你记得把你爹喊来付医药钱。”
“别!他来了,肯定又要骂我给他添麻烦了……肯定要说什么,死就死了,死了才好,结果半死不活地让他操这个心。”
陈一鸣看了眼时间,突然意识到,就算老老实实去了,也就挣个三十块钱。为了这点钱奔波得丢了人情味,那才得不偿失。
“你爹真这么狠心?你是独生子女吗?”
“不是。有哥哥、姐姐,还有妹妹。我哥哥没好好上学,我爹隔三差五地骂,我姐学习好,但是早早嫁人了。我妹还小。”
“要我说,要不你偷点家里的钱,直接离家出走闯社会算了。比如搭个便车,去龙门打黑工;偷渡去切尔诺伯格,看看那边的福利院会不会收你。”
“啊?”
“跟着这么一个爹,将来也没啥前途。”
“可是……我爹……”男孩突然迟疑了起来。
“你爹也不容易?”
“嗯……”
陈一鸣自言自语地念叨:
“所以这才是悲剧。谁都没有勇气下定决心,去拥抱新的生活,新生活的代价太惨重了,可留在原地沉沦下去,也说不准还要付出多少代价……两头难。”
“你说啥呢?”
“如果你爹,把家庭抛了,或者干脆不养这么多孩子,他会不会过得更好?”
“大概吧……他有时和我妈吵架,有时和我们吵架,感觉少了我们、他能过得更好一样。”
“你不如想一想,这个家庭对你自己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这个家庭真闹得、你想要用死亡来逃离,那我认为,你不如直接逃离算了。”
男孩低了头:
“可我说到底,还是要爹妈来养活……”
“只要有胳膊有腿、不像我这样,养活自己总是不难的。你到底为什么要自杀呢?仔细想过没有?”“我很生气……生我爹的气……”
“杀了自己,来惩罚你爹吗?或者希望用自己的死亡,来让你爹真正重视你的生命与价值吗?”
“啊?呃……嗯。”
“老师都表扬过你了,同学们应该也对你刮目相看了吧?”
“以前打过架的同学反而不想和我玩了。老师……除了班主任,对我的看法也还是那样。”
“我明白了,你能接触到的人,无非是家人、老师、同学。当这些人都对你不好的时候,整个世界对你都是灰暗的。”
“啥是‘世界’?”
“整片大地……这些人,对你来说,就是整片大地于你而言的样子。”
“你说得对。除了上学,我就只能待在家里。我都不知道玉门之外是什么样子。”
“你是一个很有勇气和决心的孩子。能搞到一份毒药,又在上学路上下定决心了断,这就很不容易了。”
“……”
“你的勇气和决心,也可以用于探索其他路径,不一定要用来追求死亡。当然,到了将来,当你再次觉得整片大地暗无天日之时,也不要忘记,依然有人珍视过你的生命与价值。”
“叔叔,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陈一鸣的扮相确实有些显老。
“别和我扯上任何关系……虽然现在对你来说,天好像塌了一样,但是家人、老师、同学,这些终究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想办法出去走走,你的人生才能拓宽。要么,你就在狭小的圈子之内,探索出自己的道路;走不通的时候,也不用寻死觅活,说不定能在别处找到活路。”
陈一鸣缓缓离开了,他摸索到了原地。
看着狼藉的草坪,内心的愤懑终于抑制不住了:
“我他妈拐杖呢!?”
1097年3月10日,玉门城南,17:47
下工比较早,陈一鸣抽空去换了身衣服之后就去寻找城南的铸剑坊了。
他拄着一根木拐杖,行走在玉门的街道上——这根木拐杖还是仇白帮他削出来的。
院里那棵老槐树确实醒目,他没怎么问路就找到了。
院子出来了一伙人,领头的是一个头发偏粉紫色的札拉克姑娘,看起来气质极佳。
陈一鸣大大方方地上前问:
“是林雨霞小姐吗?”
被认出来后,对方一点也不惊讶:
“找我什么事?”
“我是晖洁的朋友,想请您帮一个忙……”
“既然是陈晖洁的朋友,我不愿扯上任何关系。”
林雨霞带着人手也不回地走了。
“她俩关系有这么差吗?”陈一鸣心里嘀咕。
“请留步……”
林雨霞并没有回头:
“我不想再和你解释第二遍,陈晖洁先是成为了龙门的叛徒,又多次出现于整合运动的军事行动中,现在疑似被乌萨斯联邦限制入境……毫无疑问,她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弃民,你自称她的朋友,你又把自己摆在了什么位置?言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