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唯恐天下不乱(第2页)

“我在玉门三个月了。”

“奇才啊。”老者不禁感慨,“有些人三十年都没想明白的事情,唉……”

“老先生过誉了。只是大部分没有刻意去思考罢了,在资质上,各人都差不了多少。”

“就算每个人的聪慧程度差不多,但是能把自己的聪慧发挥出多少,那就天差地别了。能将常人的资质发挥个十之五六,那也算是人才,能发挥个十之八九,就算得上人杰了,能将常人的资质发挥出十二分……哈哈,那一定才通天地,堪比鬼神了。”

陈一鸣仍有疑虑:

“我常常会想,在泰拉,人与人的资质差得未免也太大了,比如寿命,比如力量……这样的世道,常人到底要怎么出头?”

“哪有说得那么夸张?就拿长生者来说,大炎也有不少,但那都和常人无关,百万人中也见不到一个。而且长生者大多也不参与俗务,不然大炎朝堂之上,早就全是老不死的怪物了。”

“这倒确实,要是长生有那么容易,各国元首早就抢破头、去追求长生之法了。”

老者忽然压低了声音:

“我也就关上门和你说说,上一代的老真龙,年老昏聩之时,也想着寻觅长生,结果长生没求得、先给自己染上矿石病了。都说真龙有天命在身,可是皇亲国戚大家也见了不少了,能成才的多半是因为家境得天独厚,这种族哪有说的那么重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哈哈,当我没说。”

“你这话说得好!王侯将相,哪有种可言?可是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

“不,在炎国,可能大家都这么觉得。但是大家想的都是,王侯将相,能者居之,出身确实没那么重要了。至少在炎国,出身绝对没那么重要。但这就有了新的问题。”

“哦?”

“炎国人相信能者居之,也常常反过来相信,居高位者就是能者。没能攀上高位的,那就是无能者。在炎国,出身不一定造就分化,但这样的观念造就了分化。”

老者疑问:

“为什么这么说?人人都信能者居之,哪还会有这样的分化?”

“无能者可以向能者转化,无能者就当居于低位,有能者就当居于高位。这是自圆其说的。但倘若赢者通吃,身居高位者占据的优势越来越大,却不愿意帮扶弱者,那处于低谷中的人就永无出头之人——更致命的是,他们相信这一切全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带来的。”

老者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虽然炎国曾经在观念上比邻国进步,但如今……这种没有彻底变革的观念成为了后续变革的阻力。以乌萨斯为例,乌萨斯是赤裸的,毫不掩饰的,腐朽的,贵族制度。所有人都知道,乌萨斯已经烂得不能再烂,因此把他推倒重来,阻力是很小的。

“大部分乌萨斯人过得不如意时,会想到,这也许是乌萨斯的问题。但在炎国,大部分人会优先选择去想自己的问题。没有名义上的贵族制度的炎国,远比乌萨斯进步,但是这也导致了炎国想要更进一步、那就会比乌萨斯更难。

“在乌萨斯帝国,人才上升的通道形同虚设,所以各方势力都要打碎他。而在炎国,上升的通道宛如独木桥,但这微茫的通道给了所有人希望,让人们以为这一切足够公平。淘汰百分之九十又比淘汰百分之九十九公平多少呢?”

老者稍稍叹了一口气:

“我这郁积在心里几十年的幽怨,到底说不清道不明,你几番话给我讲明白了。我老是缩在家里,闷头看些比我还老的书,到底是无用功,还是要多出去走走、多和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聊聊啊。我卸任之后,对朝廷是越来越不满了。

“我是真想看到有人站出来,针砭时弊、直陈要害。有人像你们这样闹一闹更好!我在古书里看出来的道理是,天下有治乱,治乱交替,乱可生治,治久生乱。要是这‘治世’积弊越来越多,那就该乱一乱了,还能解决点问题。”

“您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我恐怕不少人,都希望这大炎天下大乱。你在玉门还看不到多少这样的人,但别处,真有不少郁郁不得志之人,期盼来个乱世。有些人,甚至不是希望自己在乱世出头,而是希望到了乱世、那些个达官显贵也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