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羚庭 作品

第83章 不周山觉醒 因果河溯源

第83回:不周山幡体觉醒 因果河逆流溯源

第一节:杖击不周 幡体初醒显灵机

时维建安二十四年冬月,彤云似铅块压在不周山残垣之上,朔风卷着碎玉般的雪粒,刮过嶙峋石壁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这山原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撑持四极的巨柱,自共工怒触之后,便断作两截——半截斜插苍冥,石棱间犹存混沌初开的玄青之气,在暮色中泛着幽冷的金属光泽,宛如上古神兵的断刃;半截深埋地脉,岩层里隐有金红血线蜿蜒,偶有地火蒸腾,将雪粒炙成白雾,在山脚下聚成缥缈的云海。寻常凡人视之不过乱石荒岗,便是仙家踏足,亦只觉此地戾气冲霄,那是共工撞山时残留的暴怒精魄,化作黑紫色的瘴气,在石缝间丝丝缕缕地盘旋,稍有不慎便会侵入仙体,搅乱周天灵气。

孙悟空立于断壁之巅,玄色氅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衣摆处绣着的金丝猴毛纹路仿佛活了过来,随着山风起伏。他掌心托着那根“幡心之杖”,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从兜率宫八卦炉的炉灰里拾得,彼时只当是凡铁,却不知此杖与盘古幡有莫大渊源。此刻杖身刻着的古篆“智死镇和”四字正隐隐发烫,宛如烧红的烙铁,透过掌心传来的热度让他猿臂上的金毛都微微蜷曲。猴王眯起火眼金睛,两道金光刺破风雪,望向脚下裂纹密布的石壁——那看似粗粝的石皮之下,分明有灵脉如巨大的心脏般搏动,每一次起伏都带动着山体轻微震颤,连他足下的岩石都传来细微的共鸣。

“咄!”他忽然暴喝一声,声震山谷,惊起无数藏在石缝中的玄冰雀,扑棱棱飞起时翅膀上的霜花簌簌落下。猿臂抡圆了将杖头砸下,整个身体随着下击的力道旋转半周,氅衣划出一道玄色圆弧,恰似夜空中的流星轨迹。杖尖触及石壁的刹那,并非金石交鸣,而是发出一种类似古玉开裂的闷响,低沉却穿透力极强,直抵人心魄深处。裂纹如蛛网般以杖尖为中心蔓延,石皮寸寸剥落,露出底下流淌着金红光芒的脉络,那光液粘稠如远古神血,却又带着和田暖玉的温润光泽,沿着岩层缝隙蜿蜒而下,在黑暗中划出九曲回肠的光轨,竟似巨人沉睡时搏动的血管,每一次流淌都伴随着低沉的嗡鸣。

“咔嚓——轰隆!”先是细微的碎裂声,紧接着是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断壁从中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幽谷,沛然莫御的灵气如万年火山喷发般冲天而起,凝成一道金红二色的光柱,直穿彤云。那光柱边缘萦绕着青黑色的混沌之气,正是不周山万年积累的戾气,此刻被灵气冲得四散奔逃,在空中形成扭曲的漩涡。光柱顶端在苍穹划出一道裂隙,露出其后青紫色的天空,隐约可见星辰运转的轨迹,比凡间所见的星图更加繁复,每一颗星都拖着长长的光尾,似在演绎天地初开的奥秘。

山脚下的沙僧手捧琉璃盏,那盏原是卷帘大将在流沙河时所得,以万载寒冰雕琢而成,盏壁上刻着三千弱水的纹路。此刻盏中因果河水突然泛起万千涟漪,不再是平日的墨色,而是变幻出七彩流光,宛如将彩虹揉碎了融入水中。他望见兄长杖下的地脉深处,无数光丝破岩而出,如蛛后吐丝般向四方蔓延,每一根光丝都闪烁着不同的光泽,在黑暗的地脉中织出一张庞大的光网。那些光丝并非凡间丝缕,却是由四种不同色泽的灵绳编织而成:

智幡绳泛着青碧之光,如九天银河倾泻而下,绳纹间隐有北斗七星与南斗六星的轨迹流转,每一道纹路都在演绎着周天数理,细听之下,竟有《河图洛书》的天音若隐若现,仿佛蕴藏着开天辟地的智慧密码;

死幡绳玄黑如墨,却非纯粹的黑暗,表面浮着点点幽蓝鬼火,如同万鬼眼瞳,隐约有魂灵低泣之声从绳中传出,那哭声并非悲伤,而是万物寂灭时的苍凉咏叹,透着一种归于本源的平静;

镇幡绳赤如烈火,却比凡间火焰更加凝重,绳身缠绕着古老的青铜古纹,似有九龙盘曲,每一次呼吸都喷出淡淡的金光,散发着镇压万邪的煌煌天威,让靠近的风雪都自动避开三尺;

和幡绳金辉温润,如春日朝阳初升,绳结处绽放着万千莲花虚影,每一朵莲花都有不同的法相,流淌着调和阴阳的慈和之气,甚至能看到花瓣上露珠折射出的六道轮回之光。

四绳交织之处,凝结出一枚枚鸽卵大小的灵核,彼此以光丝相连,宛如夜空中的星斗按北斗之序排列,又似人体经络般贯通整个三国大陆的地脉。沙僧扬袖指向东南,只见许昌城上空的灵核尤为明亮,龙气蒸腾中似有魏字金纹闪烁,那金纹并非静止,而是如活物般游走,勾画出许昌城的八卦方位图;西南方向,成都灵核与蜀山仙气共鸣,隐隐透出凤鸟虚影,那凤鸟振翅间,竟带起川西平原的麦浪气息;东方建业,则有江海灵气汇入灵核,化作鳞甲般的光纹,每一片鳞甲都映照着长江的潮起潮落。

忽听断壁深处传来“嗡——”的一声悠长鸣响,如古寺铜钟沉鸣,却又带着金属的颤音,直抵灵魂深处。那灵核网络如活物般震颤,每一枚灵核都像心脏般收缩舒张,散发出的光芒交织成网,将整个不周山笼罩其中。深埋地下的幡体竟缓缓上浮,碾碎岩层的声音如同万马奔腾,只见那幡体原是一块磨盘大小的菱形玉璧,玉质非金非石,呈现出混沌初开时的紫金色,表面刻满蝌蚪状符文,正是盘古幡的本体!符文随灵核共鸣而明灭,每一次闪烁,都让天地间的灵气浓得化不开,连空中飘落的雪花都在光华中化作七彩流萤,围绕着玉璧飞舞,形成一道璀璨的光幕。孙悟空握着幡心之杖的手微微发颤,只觉杖身与玉璧之间有一股无形的吸力,仿佛失散千年的魂魄终于归位,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从杖身传来,直抵丹田,让他忍不住低吼一声,猿眸中金光暴涨。

第二节:因果河逆 前尘影现溯旧踪

因果河发源于混沌之渊,河水非水非雾,而是由天地间的因果业力凝聚而成,寻常肉眼难见,唯有持琉璃盏者方能引动。那河看似平静,实则流淌着从古至今的所有因果,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一个凡人的善念或恶业,每一道波纹都记录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沙僧立于河畔,脚下是被河水冲刷得光滑如镜的黑色卵石,石面上隐约可见无数细小的人脸纹路,那是被因果河洗涤过的魂魄印记。他指尖掐动“逆流诀”,口中念念有词,那是卷帘大将时期从广寒宫吴刚处学得的禁术,每一个音节都带着时光倒流的力量,震得河畔的空气都泛起涟漪。

将琉璃盏朝河水一倾,盏中灵光如墨滴入水,原本向东奔涌的河面陡然逆转,先是水流速度放缓,河面泛起无数漩涡,接着河水竟咆哮着向西回流,掀起丈高的墨色漩涡,漩涡中心露出深不见底的幽光,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师父!兄长!随我来!”沙僧足踏浪头,青色僧袍在逆流中鼓荡如帆,衣摆处的禅云纹被河水打湿,显出深浅不一的青色,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只觉一股强大的吸力传来,四周景物如被狂风卷动的画轴,飞速倒退。先是旌旗猎猎的三国战场消散,金戈铁马化作飞灰,露出底下焦黑的土地;接着土地复原,化作车辚马萧的秦汉古道,能看到驿站旁拴着的战马正在低头吃草,驿卒扬起的鞭梢带起点点火星;再往前,青铜鼎彝的微光隐现于荒草之间,隐约能听到祭祀时的钟磬之声,空气中弥漫着燎祭的烟味;最终,一切都消失在一片鸿蒙未开的混沌之境。

这里没有日月星辰,唯有七彩石屑如流萤漂浮,大的如磨盘,小的如沙砾,每一颗石屑都散发着不同的光芒,组合在一起却不刺眼,反而形成一种柔和的光晕。地面流淌着金红色的熔岩,如同大地的血脉,偶尔有气泡破裂,喷出硫磺味的气体,与空气中弥漫的檀香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而古老的气息,正是灵山建立之前的天地初形。远处有模糊的光影晃动,似山非山,似云非云,那是混沌之气凝聚的怪物,尚未有固定形态,却已具备吞噬一切的凶性。

沙僧指着河心一处旋转的光涡,那光涡比周围的混沌更加明亮,呈现出螺旋状的七彩光芒,仿佛宇宙的雏形。众人凝神看去,只见漩涡中浮现出朦胧的光影:一位身披千叶袈裟的古佛盘膝而坐,袈裟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刻着不同的经文,眉心第三目开合间射出金光,照破混沌迷雾,所过之处,混沌之气自动分开,形成一条清明的通道,正是初代佛祖。其侧立着四道身影,形貌竟与唐僧师徒有惊人的相似:

手持九水卷帘的青衣人,那卷帘并非布帛,而是由三千道水流组成,每一道水流都映照着不同的世界,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带着戍守天门的坚毅,眼神锐利如鹰,正是沙僧的前世,彼时他尚未被贬,仍是天界卷帘大将,负责守护南天门的时空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