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怕蜀道山 作品

第327章 禅心

玄阴宗的血腥阴霾被远远抛在身后,如同褪色的噩梦。三道流光划破灰暗的天幕,速度并不迅疾,反而带着一种洗涤尘埃、抚平戾气的从容。脚下是连绵起伏、如同巨龙脊背般的苍翠山脉,洁白的云雾缭绕其间,蒸腾流淌,恍若仙境。

“此地甚妙!”戒色和尚小眼睛骤然一亮,闪烁着发现宝藏般的兴奋光芒,指着前方一处拔地而起的孤峰。那山峰陡峭如刀削斧劈,孤悬于云海之上,峰顶却异常平整开阔,仿佛被远古巨神一剑削平。此刻,稀薄的云雾在此处恰好散开一道缝隙,金色的阳光如同聚光灯,温暖而神圣地洒落峰顶,将山石染上一层融融暖意,与下方深谷幽暗的阴影形成了明暗对比。

三道遁光缓缓落下,踏足峰顶。凛冽清爽的山风扑面而来,带着草木的清冽芬芳,瞬间涤荡了肺腑中残留的最后一丝血腥与阴煞浊气。极目远眺,层峦叠嶂如碧浪翻涌,云海浩瀚似雪原无垠,天地之辽阔壮美,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玄阴宗之战的惨烈搏杀、阴家父子的悲情终局、焚毁邪物时的决绝意志…种种沉重压抑的画面,仿佛被这壮阔山河与纯净阳光悄然冲淡,只余下一种劫后余生的宁静与澄澈。

“嘿!这地方,灵气充沛得能掐出水来,视野开阔得能望见天边,人迹罕至得鸟都不拉屎…简直是闭关打坐、参禅悟道、顺便打打牙祭的绝佳宝地!”戒色和尚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天地灵气都吸进肚里,伸了个极其夸张的懒腰,油腻的僧袍在山风中猎猎作响,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惬意与满足。

皇甫诗瑜静静站在上官玉身侧,素白的长裙被山风吹拂,勾勒出纤秾合度的窈窕身姿。她清丽绝伦的脸上带着一丝迷醉与新奇,望着眼前从未领略过的壮丽画卷,轻声道:“原来小灵界还有这般雄奇灵秀之地…以往困守家中,终日只知修炼,竟不知错过了多少天地造化。若是…若是能早些遇见夫君,随你走遍这山河万里,看尽这世间奇景,该有多好。”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遗憾和对过往单调岁月的感慨。

“弟妹此言,差矣!”戒色和尚闻言,却突然转过身来,脸上那副惯常的嬉皮笑脸瞬间收敛,如同川剧变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宝相庄严的肃穆。他双手合十于胸前,那颗油光锃亮的光头在金色阳光下熠熠生辉,小眼睛中闪烁着洞悉世俗,勘破虚妄的睿智光芒,竟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气象。

“缘分一事,玄奥莫测,岂是早晚二字可以妄加揣度,心生憾意?”他的声音也变得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梵音禅意的韵律,在空旷的山巅回荡,“正如《大智度论》所言: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万般聚散离合,皆有定数,非人力可强求,亦非时机可规避。强求则缘浅,避之则缘散。”

他的目光在皇甫诗瑜和上官玉之间流转,深邃而温和:

“昔日善慧仙人,行至一地,见一女子名瞿夷,手持七茎青莲,亭亭玉立。善慧心有所感,倾尽所有,散尽千金,购得其中五茎莲花,虔诚供奉于燃灯古佛座前。古佛欣然受花,前行时路有泥泞,善慧当即解下长发,铺于泥泞之上,请佛踏发而过。古佛遂为其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而彼时持莲之瞿夷,正是释迦牟尼成道前最后一世之王妃,耶输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