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牧龙 作品
第191章 初次接敌
“准!”镇国公声音决绝,“先锋营,出征!”
“得令!”方南霍然起身,转身大步走向肃立的军阵。
“先锋营!”声音清晰地穿透了黎明的寂静“开拔!”
“喏——!”三千声怒吼汇聚,直冲云霄,震散了离别的愁绪。
沉重的脚步声、甲胄碰撞声、马蹄踏地声,汇成一股洪流,碾过十里长亭,碾过送行人群的泪眼,坚定地向着南方滚滚而去。
大军沿官道疾行,补给皆在各州府城外指定地点交接,大军短暂休整后即刻启程。
在淮安府补充粮草后,大军渡过淮河,踏入淮南道地界。
官道上,不时能看到北逃的难民,他们拖家带口,形容枯槁,眼神中充满迷茫与恐惧。
方南在大军中皱起了眉头,这才走到淮南道,就有难民了,可见沿海形势之危急。
“传令下去,大军加快速度!”
“诺!”
为求速度,方南选择了一条相对艰险但更近的路线——穿越崎岖的大别山东麓。
山路蜿蜒陡峭,辎重运输极为困难,士兵们肩扛手抬,硬是在崇山峻岭间开出一条路。
夜晚露宿山间,寒风刺骨,篝火映照着士兵疲惫的面容。
翻过天险,进入相对富庶的江汉平原,难民潮已如溃堤之水,官道两侧挤满了绝望南下的百姓,哭喊声不绝于耳。
在武昌府获得最后一次较大规模补给后,大军沿长江南岸官道急速南下,经岳州、潭州、衡州,正式踏入岭南道地界。
踏入岭南道,仿佛一脚踏入了人间炼狱。
官道不再是通途,而是难民的血泪之路。望不到头的难民潮,如同缓慢蠕动的巨大伤疤。
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眼神空洞麻木。
老人拄着断枝,每一步都摇摇欲坠,妇人背着仅有的破包袱,怀里抱着哭哑了嗓子的婴孩,瘦骨嶙峋的孩子赤脚走在泥泞的路上,磨破的脚底渗出鲜血。
一辆吱呀作响的破板车上,躺着个气息奄奄的老翁,他枯槁的手死死攥着一个同样瘦弱的小孙女的手,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着灰暗的天空,仿佛在质问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