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牧龙 作品

第243章 东瀛道的移民

泉州港,晨光熹微,港口数百条船只泊在岸边,桅杆林立。

大楚水师缴获的扶桑关船、小早船,经过简单修补,去除了倭寇标记,刷上了楚军的徽号。

还有大量征调自东南沿海的船只,各船厂为移民赶制的大船。

码头上,人声鼎沸,黑压压一片。

即将踏上征程的东瀛道第一批官员,约二三百人,身着各色官袍,显得格外醒目。

为首的正是朝廷新任命的东瀛道观察使王守仁,年约五旬,面容清癯,身着绯色官袍,头戴乌纱帽。

身边簇拥着东瀛道观察副使李景龙、司马张翰、提学大使孙文彬,以及各州府县的知府、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大小官员胥吏。

当初朝廷选拔东瀛道官员时,听闻要去那万里之外的蛮荒海岛,且战火未熄,许多官员顾虑重重,畏难不前。

朝廷果断宣布:愿赴东瀛道者,官升一级,三年考绩从优,优先擢升!

此令一出,吸引了一批如王守仁般渴望建功立业、或是仕途稍显停滞、决心“赌一把”前程的官员前来。

前来送行的有岭南道新任观察使刘裕、副使赵文清、泉州知府周明远等本地大员。

“王大人此去万里,开拓新土,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望保重身体,早日传来佳音!”刘裕拱手说道。

“多谢刘大人,诸位大人!守仁必不负朝廷重托,待东瀛道初定,再邀诸位同僚共饮庆功!”王守仁深深一揖。

其他官员也纷纷与送行的官员作别,互道珍重平安。

登船的跳板放下,王守仁率先迈步,踏上船板时,忍不住回望了一眼城郭,眼中闪过一丝眷恋,随即眼神变得坚定,大步登船。

身后的官员们,有的昂首跟上,有的一步三回头,充满了不舍。

码头上还有密密麻麻、拖家带口的数万移民。

人群喧嚣,人声、行李碰撞声、孩童哭闹声混杂一片。

有人挑着扁担,一头是锅碗瓢盆,一头是被褥衣物。

有人推着独轮车,上面堆满了家当,老人孩子就坐在上面。

更多的是背着硕大包裹,牵着妻儿的手。

陈老汉蹲在岸边,用布满老茧的手抓起一把泥土,小心翼翼地包进一块粗布里,贴身收好。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要背井离乡……听说那边地多,官府给田种,还给安家银……为了儿孙,这把老骨头,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