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牧龙 作品

第272章 捷报京师,帝心深算

镇国公的两封奏折,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师。

金銮殿上,内侍用洪亮而激动的声音宣读镇国公的奏报。

“臣顿首叩禀吾皇万岁:仰赖陛下天威,三军将士用命,已克复扶桑伪都京都,伪帝承和俯首就擒。”

“伪关白藤原库之助,仓皇东遁……扶桑四岛,已定大半,余寇惶惶如丧家之犬……臣等详察敌情,拟定‘驱虎吞狼,祸水北引’之策。”

“大军三面压逼,迫藤原残部及扶桑数百万遗民,尽驱于若狭小滨海岸,网开西北海路,诱其渡海攻伐南高丽。”

“待双方两败俱伤,国力耗尽,人口锐减,我大楚再以雷霆之势,跨海东征,一举荡平高丽半岛。”

“如此东瀛道可永绝后患,化为纯土,高丽之地亦可收归王化,帝国东北疆域,自此永固!”

建武帝听着奏报,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尤其是听到攻克京都、生擒伪帝时,更是忍不住抚掌大笑。

“好!好!镇国公老当益壮,扬我大楚天威!壮哉!快哉!”

殿中文武百官,无论派系,纷纷出列道贺,颂扬之声不绝于耳。

那份详述“驱虎吞狼、祸水北引”战略的奏章在重臣手中传阅,殿内爆发出惊叹和议论。

“妙!绝妙!”

站在最前面的赵王拍案叫绝,“镇国公此策,驱倭寇以攻高丽,令其两败俱伤,我大楚坐收渔利,收扶桑膏腴之地,得未来征伐高丽之大义名分与时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老臣叹服!”

“此计虽妙,恐有伤天和,恐损我大楚天朝仁德之名…”

一位翰林院清流学士提出异议,声音很快被淹没。

“迂腐!”一位勋贵武将嗤之以鼻,“对豺狼讲什么仁义,高丽亦非善类,朝贡三心二意,扶桑倭寇与高丽自相残杀,与我大楚何干?此策可行!”

兵部尚书出列发言:“陛下!镇国公此策,深谋远虑,老成谋国,借扶桑残寇之手削弱高丽,以夷制夷,实乃经略之良策,臣附议!”

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也是出列上奏:

“正是!我军在此番东征中,五万劲旅横扫一国,伤亡之微,战果之巨,旷古未有,未来征讨四方不臣,开疆拓土,前景无限!”

“朕心甚慰,诸位爱卿,对此次立功将士当如何封赏,大伙议一议。”建武帝在御座上环视众臣。

中书令吕轻舟闻言,当即与一干亲近文臣交换着眼神。

镇国公已是古稀之年,国公之位已到人臣极致,功劳再大,封无可封,最多是增加食邑、赐予殊荣。

方南不同,太年轻了,清剿倭寇就已经封伯,此番攻克扶桑,功劳之大,足以封侯。

若任由方南在扶桑继续建功,待藤原授首、高丽平定,一个国公之位恐怕是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