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归家

秋风卷起驿道上的尘土,带着北地特有的干爽凉意,吹拂着两匹汗气蒸腾的骏马。

马背上的骑士,正是风尘仆仆、星夜兼程赶回京师的方南与石头。

从扶桑湿润闷热的初秋,到如今北地高远的秋凉,半个多月的疾驰,几乎榨干了人和马的体力。

沿途驿站,方南亮出身份令牌,一路绿灯,换马不换人,硬是将归期压缩到了极致。

当京师那巍峨雄浑、在秋阳下泛着青灰色光芒的城墙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

方南忍不住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疲惫的脸上绽开由衷的笑意。

“石头,到家了!”

“少爷,咱们终于回来了!”

石头抹了一把脸上的尘土和汗水,憨厚的笑容里满是归家的喜悦。

半年征战,从初春的料峭到深秋的萧瑟,恍如隔世。

两人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先去了兵部衙门交割印信,办理归来的备案手续。

繁琐的程序走完,走出兵部那庄严肃穆的大门时,日头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朱雀大街。

宫门即将落钥,此时进宫拜见建武帝显然不合时宜,方南略一思忖,便带着石头直奔京兆府衙门。

京兆府负责科举事宜的吏员听闻是方南亲至,态度恭敬得近乎谄媚,这位可是名震京师、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勋贵。

文试乡试就在三天后,武举乡试则在七天后。

吏员迅速核实身份,奉上早已准备好的文试、武试文书和特制的号牌。

一切办妥,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方南和石头翻身上马,疲惫被近乡情怯的激动冲淡,双腿一夹马腹,朝着镇国公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镇国公府门前,两个小厮正伸长了脖子张望。

老太君下了令,自打接到方南先行返京的消息,便日日派人守在门口。

当方南和石头的身影出现在街口,小厮们揉了揉眼睛。

“看,那是不是少爷回来了?”

“是少爷和石头哥,快去禀报!”

确认无误后,一个跳起来冲回府内报信,另一个则激动地迎上前来。

“少爷,石头哥,您二位可算回来了!”小厮的声音满是欢喜。

沉寂的镇国公府仿佛被投入了沸水,瞬间喧腾起来!

“南儿回来了!”

“少爷回来了!”

“哥哥回来了!”

老太君在嬷嬷搀扶下,拄着拐杖,颤巍巍却脚步急促地向前院赶。

方王氏紧随其后,眼中含泪,双手紧张地绞着手帕。

小玉儿骑在已经长成半大狼、威风凛凛的小白狼旺财背上,小短腿夹着狼腹,嘴里兴奋地喊着“哥哥回来了”,旺财也通人性,低吼着驮着小主人向前冲。

老管家方伯激动得胡子直抖,连声吩咐下人“快!快开中门!”。

春桃和秋菊两个小丫鬟,更是提着裙摆小跑着,脸蛋红扑扑的,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喜和思念。

方南和石头刚在府门前下马,将缰绳交给迎上来的护卫,跨过高高的门槛,就看到这幅亲人倾巢而出、涌向前院的感人景象。

灯火通明的庭院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带着担忧、思念、狂喜,瞬间填满了方南的眼帘。

方南心头一热,眼眶也微微发酸,一个箭步冲上前,在距离老太君几步远的地方,“噗通”一声,结结实实地跪倒在地,额头触碰到冰凉而熟悉的青石板。

“孙儿不孝,让祖母忧心了,孙儿回来了!”

“我的南儿啊!”老太君再也忍不住,手中的拐杖“当啷”一声落地,老泪纵横。

老太君俯下身,一把将方南搂进怀里,枯瘦的手掌不住地摩挲着孙儿的头发、肩膀、后背,仿佛要确认他是否真的完好无损。